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训解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之勤。书凡十七卷,卷一为士冠礼,卷二为士昏礼,卷三为士相见礼,卷四为乡饮酒礼,卷五为乡射礼,卷六为燕礼,卷七为大射仪,卷八为聘礼,卷九为公食大夫礼,卷十为觐礼,卷十一为丧服,卷十二、十三为士丧礼上下,卷十四为士虞礼,卷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卷十六为少牢馈食礼,卷十七为有司彻。清代解诂《仪礼》之书以胡培翚《仪礼正义》最为精博,王氏书出于胡氏书之前,胡氏于王书既有驳正,亦有征引以证己说者。如《觐礼》“执玉三揖”下,王氏云:“上云璧,此云玉,凡圭璋璧琮琥璜,皆玉为之,故总称玉”,《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下,王氏云:“用敛衾,当在既复之后”,胡氏皆引其说;又《士丧礼目》下,王氏引吴绂说,云:“此主有位之士,其子丧之礼,至士之父母妻长子死丧之从同仕焉而己者礼亦如之”。胡氏《正义》谓吴氏说较为周备。而吴氏书未刊,胡氏引吴氏之说盖俱从王氏书中得来。然王氏书亦有许多疏误,如陈寿祺序中指出的,以“苟敬”之“苟”为考,以“母追”之“母”读为贯等等;王氏分节亦有许多与注疏诸本不同,难免变异先后而复载之嫌。有乾隆戊辰(1748)晋水鉴湖培植堂刊本、道光二年(1821)志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识小录

    八卷。清姚莹(1785-1852)撰。姚莹字石甫,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嘉庆进士,历官台湾知县、噶玛兰通判、台湾兵备道、湖南按察使。道光二十一年(1841)曾与台湾总兵达洪阿抗击英军侵略,被捕下狱。著

  • 尚书欧阳章句

    一卷。汉欧阳生撰,清马国翰辑。欧阳亲受伏生之传,其书立于学官也最早,其后欧阳氏八代皆为博士,于有汉一代影响甚隆。《汉书·艺文志》就载有《欧阳章句》三十一卷,《欧阳说义》两篇。但是《隋志》、《唐志》皆不

  • 论语解义

    二十卷。清凌鸣喈撰。鸣喈有《尚书考疑》已著录。是书排斥杂说,是为激烈。对两汉儒生的恪守师说大加赞同。而对宋代理学,尤其是《四书集注》大加贬斥,认为其侮圣毁贤。四书中多用汉注,参考皇疏。有先下己意再以旧

  • 研几图

    一卷。旧本题宋王柏(详见《书疑》)撰。是书前有自序云,温习旧书,有未解者,因画成图,沈潜玩索,万理悠然而辐辏。考《宋史·王柏传》虽载伯曾撰《研几图》,但其本不传,元代诸儒亦未尝一字提及此书。至明永乐中

  • 正字通

    十二卷。明张自烈(1564-1650)撰。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宜春(今属江西)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入清累征不就,晚年卜居庐山。博学洽闻,著作尚有《四书大全辨》、《诸家辨》、《古今文辨》等十余种,

  • 孝经通释

    十卷。清曹庭栋(1699-1785)撰。曹庭栋,详见《易准》条。该书为主古文,而以今文附载于下。其辑注则征引广备,辑录了唐五家、宋十七家、元四家、明二十六家、清十家,旁征诸说又有十二家之说。《孝经》词

  • 春秋左氏传述义拾遗

    八卷。清陈熙晋(1791-1851)撰。熙晋一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今属浙江省)人,优贡生,以教习、知县累官宜昌府知府。治《左氏春秋》,著有此书及《春秋规过考信》、《河间刘氏书目考》、《日损斋笔

  • 史部

    自魏晋以后,图书目录分类为经、史、子、集四部。史部著录各种体载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皆分为13卷,《明史·艺文志》分为10类,清《四库全

  • 猗氏县志

    ①十卷。清陈一魁修,卫既斋纂。陈一魁,浙江金华县人。出身贡生,康熙十一年(1672)任猗氏县知县。卫既斋,邑人,进士出身,曾任巡抚贵州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顺天府府尹、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康熙

  • 司马法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