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董贻清(?-1872年)撰。董贻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叔纯,以军功历任知府,后署理资州直隶州(今四川资中)。著有《偶存集》、《四川绵州志》。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李永和、蓝朝柱
二十二卷。宋陈渊(?-1145)撰。陈渊,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陈侁之侄孙。绍兴五年(1135),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诏举直言能谏之士。因胡安国荐之,改官赐进士出
十种,三十八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丛书为续《随盦徐氏丛书》而编,所收亦为宋元刊本。如宋钱文子《补汉兵志》一卷,是据宋抄本影印,徐氏撰札记一卷。宋李复言《续幽怪录》,为宋太庙前尹家刻本,藏于
八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县(今贵州省遵义市)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大学士祁寯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次年卒。治经学、小
一卷。劳乃宣撰。劳氏既定京音五十母、十二韵、四声;复加六母、三韵、一入声之号,为宁音一谱;又加七母、三韵、一浊音之号,为吴音一谱。然犹未足以括中国各地方音,于是立一百十六母、二十韵。遂制定其谱,母韵各
三十六卷,元佚名撰。该书记载北宋、南宋朝史事,起自建隆,终于咸淳(1265-1274)。用编年文体,以次排纂。每卷标题皆有“宋史全文”四字。其靖康以前内容,本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而颇加删节。高、
四十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作者生平详见《周易通论》(辞条)。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
四卷。清李圭撰。李圭,江苏江宁县人,历任浙海关委员。光绪二年(1876)得东海关税务司德琼琳推荐,赴美国费城窦奇公会。该记首列李鸿章序,言自上海东行,经日本越大东洋,抵美国三藩市,又陆行万余里,至费里
十卷。清迮鹤寿、沈懋德同撰。鹤寿(1773-1836)字青崖,号兰宫,江苏吴江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官池州府学教授。尚著《齐诗翼氏学》、《夏殷周九州经界疏证》、《九州分土疏证》、《蛾术编注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