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六卷,《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序例新注》一卷,《读伤寒论心法》一卷,《迥澜说》一卷,《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清王丙(生卒年不详)撰。王丙字绳孙,号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贡生,幼年聪敏,善读书,博学多闻,苦心钻研,著述颇多。此书为丛书,其中《伤寒论注》为王氏以孙思邈《千金翼方》为蓝本,为《伤寒论》所作注,成书于同治五年(1866)。卷一、卷二为治太阳病所用的桂枝、麻黄、青龙、柴胡、承气、陷胸等汤法和杂疗法;卷三至卷五为诊断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病状;卷六为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霍乱病状、阴阳病已后劳复、杂方。此书皆依《千金翼方》之次。王氏博采诸家详加注释,颇有参考价值。《伤寒论附余》二卷,陆懋修校正。此书为陆氏在王氏对伤寒类证及坏病注释基础上校正而成。卷一叙述与伤寒相似的各种温病,包括冬温、风温、湿温等;卷二为坏病、寒疫等。书中每一病证,首列仲景原文,中有王氏引证诸家论述所作的注释,间有陆氏按语,后附名家治疗验方。王氏注释较详,然对喻昌有关温疫之论颇有微词。陆氏按语,简洁明了,给人以启示。书中又详示辨证用药之法。《伤寒序例新注》一卷,陆懋修校正。王氏认为王叔和《伤寒例》对阐发仲景经旨有益,但对方有执、喻昌妄删《伤寒例》持有异议。认为唐人传本最先。于是依据《千金翼方》,参证《外台秘要》,按王叔和《伤寒例》之序,引证诸家之言,详加注释,后附陆氏按语,要言不繁,多有发挥。《读伤寒论心法》一卷,陆懋修校正。此书为王氏择有关伤寒问题二十一则,对《伤寒论》的命名、存疑、病证等详加说明。提出伤寒包括中风、伤寒、热病、湿病等五种,以明其范围。王氏认为,治病必求其本。此书中亦论及痉湿暍病状不出方治,使人不混于伤寒。皆为有识之见。《迥澜说》一卷,专门批评方有执、喻昌之异说,推崇王叔和,评论诸家,有过分诋毁之词。《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对于古人之医论颇有发明之处。王氏医术精明,《玄珠密语》黄丕烈跋中载王氏曾为王芑孙之父治病,预决死生,云壬癸之日难过,果然应验。王氏此书稿久藏未显,光绪初年陆懋修始为校刊,校正之语于要义颇多发挥。王氏又有《古今权量考》一卷,考定古方一两为当时七分六厘,得用药较量法度。《伤寒论注》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光绪十年(1884)刻本,1912-1914年江东书局石印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伤寒论附余》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伤寒序例新注》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读伤寒论心法》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1912一1914年江东书局石印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迥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合订本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

猜你喜欢

  • 更生吟

    不分卷。明高名衡(?-1642)撰。高名衡,字平仲,号鹭矶,山东沂州(今临沂)人。生年待考。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城守功,晋兵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1642),沂州被破,名衡死亡。

  • 日知堂文集

    六卷。清郑端(约1674前后在世)撰。郑端字司直。枣强(今河北枣强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累官偏沆巡抚。此集为郑端文集。共六卷。奏疏二卷,文告一卷,记序、书启、传志三卷。集中

  • 青郊六十自定稿

    四卷。梁焕奎(约1908年前后在世)撰。梁焕奎字壁垣,湖南湘潭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二十九年(1903)举经济特科,召试,以知县分发江苏。此集四卷。一卷为五言古体。二卷为五言律体

  • 清梦庵二白词

    五卷。清沈傅桂(约1840年前后在世)撰。傅桂字闰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清梦庵”为其斋名。《清梦庵二白词》总目列分为:《莺天笛夜新声》、《今雪雅余》、《兰骚剩谱》、《小临邛琴弄》、《

  • 纨绮集

    一卷。明张献翼(?-1601)撰。张献翼,字幼于,一名米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为国子监生,与其兄凤翼,燕翼并有格,人称“三张”。著有《读易纪闻》等。是集乃其自录早岁所作,于《文起

  • 龙壁山房诗草

    十七卷。《茂陵秋雨词》四卷。清王拯(1815-1876)撰。王拯字定甫,号少鹤,马平(今广西柳州)人,清代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通政使。王拯工古文,能诗,著有《渝斋文抄》、《龙壁山房文集》、《龙壁

  • 积书岩诗选

    清刘逢源(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刘逢源,字津逮,广平(今河北广平)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与同里申光涵相唱和,明亡之后,转徙江汉、淮海之间,康熙时为贡生。是集分初集、二集,后附《前后漫兴诗》各五十

  • 诸葛子

    一卷。三国时吴诸葛恪(203-253)撰。恪字元逊,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曾官至太子太傅。《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载:“梁有《诸葛子》五卷,诸葛恪撰”。新、旧《唐书》均未著录该书,说明此书佚失已

  • 钦定词谱

    四十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钦定。词起源于唐而大盛于宋,但唐、宋两代皆无词谱;因为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