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

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

不分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今枝城)人。清末著名舆地学家、校勘学家。出生于世代商贾之家,勤学嗜书,十九年补诸生,同治元年(1862)举乡榜,屡试不第。后考取景山官学教习。随黎庶昌出使日本,到东京收购古书,归国后为黎庶昌校刻《古逸丛书》。选黄冈教谕,调黄州府教授,不久保任知县,加五品衔。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聘为两湖书院、勤成学堂、存古学堂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朝廷开经济特科,张之洞奏举,杨守敬名列第一。光绪三十二年选授安徽霍山知县,未赴。武昌起义后,避兵于上海。杨守敬精于舆地、校勘之学,著述很多,有《禹贡本义》一卷、《汉学地理志补校》二卷、《三国郡县表补正》八卷、《隋书地理志考证》八卷、《古地理志辑本》三十二卷、《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若干卷、《水经注疏》八十卷、《水经注要删》十二卷、《水经注补遗》及《续补》六卷、《水经注图》八卷及《日本访书志》、《丛书举要》、《观海堂汇刻》等。《余仁仲万卷常穀梁传考异》附刻于黎庶昌影刊宋绍熙本《穀梁传》后,卷首有光绪癸未(1883)守敬自序。按: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自宋以来多附于注疏本流传,单刻本极少。杨守敬、黎庶昌从日本获得影摹宋余仁仲万卷堂刊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无一字缺失,极为完备,学者称为善本。黎庶昌将其刻入《古逸丛书》之中。杨守敬又以《唐石经》、宋监本《春秋穀梁传注疏》、陆德明《经典释文》以及唐、宋学者的观点进行校勘,撰成《考异》,附在书末。杨守敬对异文分别条录,并加以详细的考证,定其是非。考订异同比较精审,可以正注疏本的讹误,补阮元《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的阙漏。

猜你喜欢

  • 郭氏传家易说

    十一卷。郭雍(1091——1187)撰。郭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兼山先生郭忠孝之子。隐居陕州,乾道年间,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承传父学,于《易》有独到见解,为兼山学派的

  • 春秋攻昧

    一卷。隋刘炫(详见《春秋规过》条)撰,清马国翰辑。刘炫作《春秋规过》、《春秋述义》,又摘各家注之失,作《春秋攻昧》。此书《北史》本传载十卷,《隋书·经籍志》不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

  • 孙武兵法

    见《孙子》。

  • 三迁志

    ①五卷。明吕元善(生卒不详)撰。吕元善,明末人,详见《圣门志》。《三迁志》记载有关孟子事迹,取“孟母三迁”典故得名,该书是依史鹗、胡继先旧本而加补订,未脱稿,吕元善遇难,由其子吕兆祥、孙吕逢时续成。《

  •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

    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是书版式广狭,字画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无二致。是书前有评论、训诂、诸儒姓氏,但不足五百家。书中所引,仅有集

  • 易象大意存解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

  • 春秋提要

    四卷。明饶秉鉴撰。秉鉴字宪章,号雯峰,广昌(今江西广昌)人。少从聂宗尹、罗浚习《春秋》、《尚书》。正统甲子(1444)举人。两试礼部,名在乙榜。景泰三年(1452)除肇庆府同知,迁知廉州。归建雯峰书院

  • 金石萃编补目

    三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约1792-1861),字仲良,湖南长沙人。道光元年(1821)恩科举人,黔阳县教谕。著有《古志石华》等书。书名补目,盖为清吴荣光主编《筠清馆金石记》之草目,辑而成书。以王昶

  • 协纪辨方书

    三十六卷。清乾隆四年(1739)和硕庄亲王允禄(详见《谕行旗务奏议》)等奉敕撰。全书分为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一卷、忌用事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录一卷、辨伪一

  • 汉武梁祠画像考

    六卷。附图一卷。清瞿中溶撰。瞿中溶,详见《集古虎符鱼符考》条。汉武梁祠画像,自宋洪适、史绳祖二家著录以后,元、明两代金石著作很少涉及。到清乾隆中叶,黄易始搜访而出,较之洪适所见虽又残缺,但他又另得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