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佛教初学课本

佛教初学课本

一卷。清代居士杨文会(1837-1911)撰。杨文会,号仙山,安徽石埭县人。生逢清朝末年,经历过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辗转迁移。面对时局的动荡,杨文会却专心学习音韵、历数、天文、地理、黄、老、庄、列等学问,以图济世拯民。后因得见深通佛学的王梅叔等人,加之他因病期间研究《大乘起信论》、《楞严经》,从而增强了他对佛经钻研的兴趣。杨文会的佛学思想,尤重视净土法门。他推崇明末四大师(莲池、紫柏、憨山、澫益),对佛学各宗及内外学说,带有浓厚的调和色彩。他常常表示“教宗贤首,行在弥陀”。他独尊贤首,对接近他的学人则因材施教。杨文会宏扬佛学四十年,对中国近代佛学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佛教的弘扬,主要事迹有:第一,设立金陵刻经处,募款重刻藏经。第二,举办学校,培养弘法人材。于金陵刻经处设立祇洹精舍,招收僧俗学生十余人,由他亲自主讲佛学。他还创办了佛学研究会。第三,笔耕著书,传教后学。他的著作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四卷,《佛教初学课本》并《注》各一卷,《十宗略说》一卷,《阴符》、《道德》、《庄》、《列》四经发隐各一卷,《论语》、《孟子》发隐各一卷,《等不等观杂录》八卷,《观经略论》一卷,《阐教编》一卷,均刻版印行。所著《佛教初学课本》一书,为佛学教科书,也是杨文会开办学校教育的佛学启蒙读物。该书以简炼的文笔,深入浅出的内容,阐述了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基本教义和义理。并附有《注》一书,作为课本辅助材料,以资初学。该课本发挥了很好的启蒙作用。现见载版本有《清史·艺文志补编》。

猜你喜欢

  • 榴馆初函集选

    十二卷。明杨思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杨思本(一作忍本),字因之,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无考。著有《笔史》。是集凡十二卷。首为《释道十笺》一卷。中佚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君子

  • 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

    八十卷。清文庆等奉敕编。此书系咸丰帝因协办大学士杜受田的建议,降谕设馆,编纂夷务一书,书成,名曰《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是书所记,自道光十六年(1836年)议禁鸦片,至二十九年(1849年)英人不准进

  • 李卫公问对

    三卷。又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旧题唐李靖撰。李靖(577-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新、旧《唐书》俱有传,为唐初著名军事家,屡建奇功,唐贞观十一年(637)受封卫国公。据史传李靖

  • 学规类编

    二十七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成于康熙末年,作者在福建设正谊学堂,倡导理学,并建书院,此书便是作者为书院诸生订立的学规,以程朱理学为宗。全书首载有清太祖训饬士子文,其次辑录了宋、元、明程

  • 古方言书目录

    五卷。见“方言考”。

  • 元释集

    一卷。明释克新撰。克新,俗姓余,字仲铭,自号江左外史,又称雪庐和尚,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在嘉兴水西寺出家为僧。明洪武初年奉诏到南京,派往西域招谕土蕃,其他生平事迹不详。著述除《元释

  • 历代守令传

    二十四卷。明魏显国撰。显国情况见《历代相臣传》条。该书主要记载历代著名官吏生平事迹,分两类,前21卷为历供循吏,录自宓不齐、仲由至刘秉直。后3卷为历代酷吏,录自郅都至敬羽。书中材料大多全录史传原文,偶

  • 松漠纪闻

    三卷。宋洪皓撰。洪皓(1088-1155)字光弼,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进士。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完颜宗翰(粘罕)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放冷山,后又徙燕京

  • 醒世第二奇书

    见《石点头》。

  • 中观论疏

    二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中观论疏》是注解《中观论》的经注书。续藏经本作二十卷,金陵刻经处刻本汇入论文,作二十六卷。《中观论》亦称《中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