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三卷。公孙龙(约前325-前248)撰。公孙龙,战国时期赵人。公元前284年,他曾以游学者的身份到过燕国,劝燕昭王息兵。公元前257年在赵国见过赵惠王、邹衍、孔穿诸人,可见他与邹衍、庄周为同时代人。公孙龙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在各诸侯国已经形成。社会制度的变革,反映在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孙龙是其中主要的一家,在《汉书·艺文志》记录的“九流”中属名家。自汉代以来,这部书曾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东汉史学家班固修《汉书·艺文志》时记载,“《公孙龙子》十四篇”。《隋书·经籍志》在各名家类中无《公孙龙子》,但在道家类中著录有《守白论》一卷,《守白论》即《公孙龙子》。《旧唐书》记载:“《公孙龙子》三卷”。宋时仅有六篇,流传至今。关于《公孙龙子》真伪的问题,历史上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公孙龙子》全是伪书。这种见解是清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提出的。第二种意见认为,现存《公孙龙子》有部分是伪书,持这种意见者有顾实、刘汝霖和郭沫若等。顾实在《汉书艺文志讲疏》中说:“首篇《迹府》疑非原书。”第三种意见认为《公孙龙子》全系真书。持这种意见的有王琯、栾调甫等人。《公孙龙子》一书中的思想内容,大部分是关于逻辑和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他的思想在某些问题上有其合理的东西,尤其是在“名实”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但就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则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公孙龙的学说虽属诡辩,但都是先秦名辩思潮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中国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孙龙子》问世之后,为其作注释者很多,最早为其作注的人是唐代贾大隐和陈嗣古,但这两部注解已经佚失。现存最早的注本是宋谢命深注的三卷本,也是流传最广的注本。谢注本曾在宋代刻印,明朝时又有梁杰刻本。明万历六年(1578)吉藩崇德书院刻《二十家子书》本,为一卷。明万历中刻《子汇》本,亦一卷。清嘉庆中海虞张氏刻《墨海金壶》本,皆一卷。清道光十三年(1833)王氏棠荫馆刻《二十二子全书》本,亦一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排印、缩印《四部备要》本,亦一卷。此外,为其注释的还有:《公孙龙子注》,三卷,明傅山撰,清刻《霜红龛外编》。《公孙龙子》一卷,明杨慎评注,明天启五年(1625)张氏横秋阁刻《先秦五子书》本。《公孙龙子札迻》,清孙诒让撰,通行《诸子札迻本》。《公孙龙子》三卷,清严可均辑校,民国间中国书店排印。《公孙龙子释》,金受申撰,民国九年(1920)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公孙龙子评注》,庞朴撰,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韵府提纲

    二卷。清王士瑗撰。士瑗字诣蘧,别号蜗庐主人,山东潍县人。是书与华纲《字类标韵》相近,亦取《佩文韵府》之字,依《康熙字典》部分、各注明诗韵韵部。卷首有乾隆癸未(1763年)渤海李振琚序。次为凡例四则,设

  • 身易实义

    五卷。清沈廷劢撰。沈廷劢字克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康熙中由副贡生授栾城县知县,官至商州知州。该书概以程朱为宗,凡是宋明诸儒称引程朱之说的均摭拾无遗。而对于在程朱之外别有发明的一概摒弃不录。前有自序说

  • 宣恩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金澜修,蔡景星、张金圻纂。张金澜,浙江平湖人,监生,官宣恩知县。蔡景星,湖北蕲州人,举人,官训导。张金圻,金澜三弟。乾隆四十四年(1779)县令贾思谟撰志稿一卷,蔡景星等据此为底本

  • 日涉编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

  • 说文解字义证

    五十卷。清桂馥(1736-1805)撰。桂馥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历官长山县训导,云南永平知县。少承家学,博览群书,精于金石篆刻、文字训诂之学。著作尚有《札朴》、《

  • 重修山阳县志

    二十一卷,图一卷。清张兆栋、文彬修,丁晏、何绍基纂。张兆栋,号酉山,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市)人,同治九年(1870)任淮安漕运总督,次年调任广东巡抚。文彬,满洲正白旗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

  • 埤仓

    一卷。魏张揖撰。参见《三仓训诂》。是书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为三卷,而宋以来官私志目皆不见载,当是亡佚于五代动乱之际。然晋梁以迄北宋的传注,字部、类书、释典,

  • 儒门法语

    无卷数。清代彭定求(1645-1719)编。彭定求见《周忠介公遗事》条。作者在此书序中明确了编此书宗旨,即朱陆二派儒学理论殊途同归,不能只持其一方。全书共摘录了宋代朱熹、陆九渊,明代薛瑄、吴与弼、陈献

  • 吉羊镫室诗集

    五卷。清瞿树镐(1790?-?)撰。瞿树镐,字经孳,上海嘉定人。中溶之子,钱大昕之外孙。卒年和事迹未详。卷首毛凤序称:“公之诗皆发于性灵,而其感人尤深且切。公之诗皆有为而作,有慨而言,语挚情真,非同浮

  • 姑苏杨柳枝词

    一卷。清汪琬(1624-1690)撰。汪琬字苕文,号钝翁,晚号尧峰,又号玉遮山樵,长州(今属江苏)人。顺治二十年(1655)进士,授户部主事、刑部郎中。报病假归,结庐尧峰山,闭户著书。康熙十八(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