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转注说

六书转注说

① 二卷。清夏炘(1789-1871)撰。夏炘字心伯,号嬛甫,安徽当涂人。道光时举人,官至颍州府教授。治学兼采汉宋,博考深研,著作尚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诗章句考》等。是书专论六书中没有定论的转注,上卷论其旨趣,下卷备言诸家之误。夏氏认为,唐以前论转注者不失古意,宋以后唯清许宗彦、江声之说合于古意,其说之大旨是,以建“类”者即部分之“类”,“一首”者即每部之“首”、“同意相受”者谓每部同类之字,皆本此部首一字之意递相授受。谓之转注者,如水之灌注转相输受耳。夏氏认为,曹仁虎坚持古训,然混谐声以言转注,不知建类一首为五百四十部之通例。他说:“形声者就每字取声,故散言之曰形声。‘江’、‘河’虽可同谓之水,水究不可同谓之‘江’、‘河’,得声各不相蒙也。转注者统每部取义,故总谓之曰转注。‘耆’、‘考’同受意于‘老’,‘老’亦同施意于‘耆’、‘考’,‘耆’、‘考’蒙‘老’而各得相通也。”至于郑樵、张有、毛晃、杨慎、杨桓、刘泰、戴侗、周伯琦、赵宦光、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戚学标、朱骏声等,无论是主声派,还是主义派,此书均逐一剖析,详加辨正,予以否定,从而阐述其主形派的学说。是书刊于咸丰三年(1853),是为《景紫堂全书》本。② 一卷。清饶登逵(生卒年不详)撰。登逵字仪廷,湖北应山人。饶氏于是编因许氏六书次第转注承会意之后,而又解之曰‘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乃以为部首必由会意而成,部中之字必与部首意义相同,而后可视为转注。饶氏于部首从“老”字从人毛匕会意着眼,于部中之字,从“考’与部首“老”字同意着眼。按之许书,其中建类一首而又同意之字,如“”、“”诸字与部首“大”同意,则“大”为象形而并非会意,这说明转注字祇限定与建类之首同意,并未限定建类之首必为会意。饶氏仅就“老”字观察,部首必以会意字为限,未免失之胶固。至于所谓转注必部中之字,与部首意义相同,则深得要领,言简意赅。是书有饶氏自刊本。③ 一卷。清罗汝怀(1804-1880)撰。汝怀字念生,湖南湘潭人。道光拔贡,官龙山训导。著有《说文统考》。其自序云:转注之字混于会意、形声二者之中,于《统考》中无可位置,乃另为此说以成编。其中谓:“〔转注〕自宋明以来未明,其所以不明者,专于‘考’、‘老’二字求之,而失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之故。”以为“老”之为首,系取诸他部之“毛”,从“毛”而注之“老”,从“老”而注之“考”,是为“一首”而又“同意”。又以“一首”者乃一类之谓。又以说解中之某与某同意者为“同意”。又以彼部与此部同意者,可由此部授之彼部。因而分转注为直注、旁注、交注诸例。以他部来注部首,以注部中字者为直注,为正例。以从他部来不注部首而仅注部中字者,为旁注,亦为交注,为变例。推求其故,误在以“毛”为“老”之首,又误在以一类为一首,又误在以说解字形之同意为转注之同意。其说之谬,较之廖平《六书旧义》为甚。是书有罗氏自刊本。

猜你喜欢

  • 续诗品

    一卷。清袁枚(详见《随园诗话》)撰。《续诗品》是袁枚仿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而作的论诗专著,在其诗论中有着重要地位。袁枚在《续诗品》前小序中说: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

  • 陶庄敏集

    八卷。附《兰渚遗稿》一卷。明陶谐(约1510前后在世)撰。陶谐,字世和,号南川,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援工科给事中,后累迁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卒谥

  • 淮海易谈

    四卷。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恭。该书认为,天地万物,所在皆有易理,关键是人心是否能明。故其说虽以离数谈理为

  • 石渠余记

    六卷。清王庆云(?——1862)撰。王庆云,字雁汀,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道光进士。咸丰间任陕西巡抚、四川总督,后官至兵部尚书。是书卷一自纪节俭至纪荐举,卷二自纪荫子至纪军政,卷三自纪裁十三衙门至直省

  • 宋论

    三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刘定之,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正统元年(1436)会试第一,授编修,进侍讲。景帝即位后他上陈时政十事,天顺初又升为翰林学士。宪宗时,进身太常少卿,兼侍读学

  • 近道斋集

    十卷。清陈万策(1667-1734)撰。陈万策,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后迁居晋江,字对初(一字谦季),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万策精研算术,久与李光地、梅文鼎交游,多得他们指

  • 愚一录易说订

    二卷。清郑献甫原著。杭辛斋疏订。郑献甫,字小谷,象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刑部主事。郑氏原书名为《愚一录易说》。书中对周易不章解句释,而是举一义而贯穿全线,对字义不明、前后矛盾之处皆加以订正,列举鸿博,朴

  • 恬志堂诗话

    三卷。明李日华(1565-1635)撰。生平详见《梅墟先生别录》。此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乃摘其“诸杂著中论诗之语,凑合成编”。书中所载主要针对具体诗作的品评及诗人轶事,也有李日华自叙作诗体会之语。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唐代释法海(生卒年不详)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写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书亦简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或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经”的作

  • 西山群仙会真记

    五卷。旧本题华阳真人施肩吾(生卒年不详)撰。施肩吾,唐道士,字希圣,睦州分水(今属浙江桐卢)人,唐元和十年(815)进士,隐于洪州西山(今属江西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修道,号华阳真人,又号栖真子。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