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冷斋夜话

冷斋夜话

十卷。北宋惠洪(1071-1128)撰。惠洪,一作慧洪,字觉范,一说号觉范,后改名德洪,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元祐四年(1089),试经于汴京天王寺,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从徙洪州石门。后入清凉寺为僧。往来丞相张商英之门,后因张商英得罪而受累,流配朱崖(今广东崖县西北),三年后被释返还家乡,馆于荷塘寺,又被诬为张怀素党徒,坐狱,再释归湘上。能画梅竹,好作诗词,著有《石门文字禅》、《僧宝传》、《林间录》等。此书主要杂记见闻,其中论诗占有十之七八,论诗中称引元祐诸人者又十之七八。惠洪与黄庭坚友善,书中援引最多。惠洪工诗,所论颇多中理。可资参考。所记异闻杂事,亦可以广见闻,对了解宋代历史、风俗也有一些帮助。陈善《扪虱新话》曾谓“山谷西江月词,日侧金盘坠影一首,为惠洪赝作,载于《冷斋夜话》。”又引《宋百家诗选》云,“《冷斋夜话》中伪作山谷赠洪诗,韵胜不减秦少觌,气爽绝类徐师川。”今传版本,无此两篇,当为后人删削,不是原来完本。传本每篇皆有标题,标题不是冗沓过甚,就是拙鄙不文,与书中内容很不相称。尤为荒谬者,题不对文,如洪驹父诗话一条,引洪驹父之言以正俗刻之误,不是攻击洪驹父之误,可标题却为“洪驹父评诗之误”,显然文题矛盾。又如“安世高请福郑亭庙”一条,捧牲请福者乃安世高的舟人,故神云“舟有沙门,乃不俱来耶”。不是安世高自请福。又追叙汉时建寺乃为秦观作维摩赞之缘起,非记安世高之事,可标题却定为“安世高请福亭庙,秦少游宿此,梦天女求赞”,既违背文中之事,又不成文。又如,苏轼寄邓道士诗一条,用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韵,乃记苏轼诗,未记韦应物诗,而标题却云:“韦苏州寄全椒道人诗”,全然不解文义。再如,惠洪俗姓彭(一说姓喻),于彭渊材为叔侄,故书中但称渊材,而不书姓氏,可标题全部题为刘渊材,等等。据此,其书当为后人改窜,标题皆为后人所加。但其文仍有可取之处,可供参考。今传本不一,《稗海》、《津逮秘书》、《四库全书》、《学津讨原》、《笔记小说大观》、《殷礼在斯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为十卷,宛委山堂《说郛》、《古今说部丛书》本为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旧小说》收入七则。1988年中华书局将陈新点校本与《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合为一书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旧闻证误

    四卷。南宋李心传(1167-1244)撰。李心传字微之,一字伯微,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庆元元年科举落榜后,便专事著述。晚年赐进士出身,任史馆校勘,主修《中兴四朝帝纪》。又修有《十三朝会要

  • 诗辨说

    一卷。宋赵德(生卒年不详)撰。赵德字铁锋,涿州(治所在今河北涿县)人。为宋宗室子,举进士,入元后隐居豫章东湖。另著《四书笺义》一书,收于《丛书集成初编》。《诗辨说》一书先提论点再加论证,涉及诗学、编次

  • 医津筏

    一卷。清江之兰(生卒年不详)撰。江之兰字含微,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此书共四十篇。每篇均以《内经》之言为主,引证经文数言,而后分条疏论。有通行本。

  • 五经读

    五卷。明陈际泰(详见《易经说意》)撰。际泰平生以写作科举考试文章著名,研求经学非其所长,所以此书对五经诠释也用时文之语。现存有明崇祯六年刻本。

  • 然疑录

    六卷。清顾奎光(1719-1764)撰。顾奎光字星五,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识,1745年中进士,1753年官至湖南泸溪县知县,1759年调湖南桑植知县,直到1764年去世。顾奎光任职期间,因改进农业生

  • 海岳堂诗稿

    一卷。清江有烂(约1840-?)撰。有烂字桓叔,号镜河,连平州(今广东连平)人,咸丰辛酉(1861)拔贡,候补中书舍人,军功加五品衔。有烂早负诗名,诸体多妙,尤工五律。太平军起屡攻连平,他组织抵抗太平

  • 仪礼正义

    四十卷。清胡培翚(1782-1849)撰。培翚字载屏,一字竹村,安徽绩溪县(今安徽省东南部)人。嘉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道光中假照案发,司员疏于检查监督者数十人,只有培翚及蔡绍江没有贪赃黩职

  • 春秋管窥

    十二卷。徐庭垣(生卒不详)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

  • 经史答问

    四卷。清朱骏声撰。首有其子孔彰序,称骏声少从钱竹汀游,故往往述其语。又与朱右曾友善,右曾著《逸周书集训》,尝与商订。后与汪文台、俞正燮、程鸿诏及弟子程朝钰等质疑问难,有《经史答问》一编,乱后颇有散失,

  • 淮南水利考

    二卷。明胡应恩撰。胡应恩,字西畹,沐阳人,嘉靖时岁贡生,官合浦县知县。胡应恩为南津侍郎之长孙,累世居山阳,于地方水利知之甚详,因著是书。《淮南水利考》清天尺楼钞本。共二卷,此书所记,始于夏禹,而终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