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凤氏经说

凤氏经说

三卷。凤应韶(一作凤韶)(1741-1811)撰。应韶字德隆,江苏江阴(今江阴县)人,清学者。岁贡生。所居滨江,教学授徒以为生,独守一经,七十一岁卒。除本书外,尚著有《五经辨证》、《读书琐记》、《仪礼钩题》、《左传杜注参事》等。本书前有李兆洛序。据称应韶死后,其经说盈笥,都是随手条记,羼杂而无次序,其友王瑶舟为之厘订成三卷,余稿尚十倍,约归李兆洛。先是应韶有《四书补考》,为其门人辑集所说涉及四子书而成,松江吴氏刊刻于《艺海珠尘》中。又有《读书琐记》,仅寥寥数条。现本书对凡是见于《四书补考》的从略,《读书琐记》则合并进来。应韶一生,在三礼方面用功很勤,因此本书三礼占据二卷,也颇有见地。如“”一条,认为“”与“宁”通,《左传》:“宁,所立处也。”综核经传言及“宁”的,乃是有礼事立此以待的通名。只是王侯塞门有屏,因而“宁”与门屏连说,而帷薄蔽门的,门内也称“宁”,但立此待事相同。这就是《诗》所说的“”。并以《礼》中规矩及《昏礼》“升自西阶”等,驳正吕氏《读诗记》。其说《诗》“麟之趾”一条,夏炘《读诗札记》曾加以引用,并称其“解经有心得”。如此之类,书中颇多。有道光元年粤东刻本,粤雅堂丛书本(见三编第二十三集》,丛书集成本(见初编·总类)。

猜你喜欢

  • 实宾录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生卒年不详)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马永易曾著有《唐职林》、《元和朋党录》、《

  • 大学补遗

    一卷。清章钧撰。钧谓《大学》古本今本皆不全。古本于“未之有也”,下接“以此谓知本”二语作结,语意不贯。今本以“未之有也”作结,语意也未完。应以《中庸·哀公问政》章“内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至末十五节补之

  •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销夏部

    见《销夏》。

  • 黄介庵集

    十一卷。明黄淮(1367-1449)撰。黄淮,字宗豫,永嘉(属浙江)人,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累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著有《省愆集》、《退直集》、《归田集》等。据黄虞

  • 南州草堂词话

    三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江苏吴江人。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所分撰列传,“高洁缜密”,为人称道。二十五年(16

  • 学言诗稿

    六卷。元吴当(1299-1363)撰。当字伯尚。吴澄之孙。崇仁(今属江西)人。以荫授万亿四库照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宋、辽、金三史。迁翰林直学士,累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陈友谅陷江西,被拘于江州,终不

  • 寻乐堂四书讲义

    八卷。清何昱撰。昱字子昭,一字质夫,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何昱乐以程朱为归,对《大学》的明德,《中庸》的性道,《论语》的学习,融会贯通,多所发明。尝谓:“自汉唐而还训释四书者,不啻数十百家,而洞见大道

  • 皇清经解

    一千四百一十二卷。题阮元编刊。按,阮氏创编此书未成,移督滇黔,因属严杰成之,最后由夏修恕刊成,这时已是道光九年了。首有修恕的序,以著书人先后为次,收有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万斯大、陈启源、毛奇龄、惠周

  • 蒙古玉匣记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蒙古名为《新译通用玉匣记》,原为汉语本宗教类书,本出自道续藏、符录神道之类。后有人把此书整理译为蒙文,即为此书。书中首先载列了“宝金匣”一项,即汉本中法师迭择记,其次载列了“一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