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卷。清陈诜撰。陈诜详《易经述》条。该书以王学为宗,且有调和朱陆的倾向,以为朱、陆本不抵牾,而陆学更为精当直捷。此书并不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宗,如解“格物”,以《大学》“听讼”章为达解,而不尊朱
① 十二卷。明沈一贯(1531-1615)撰。沈氏字肩吾,又字蛟门,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该书为说多折中去取于程颐《易传》和苏轼《东坡易传》。该书扫除先天之说,只
四卷。宋戴溪(详见《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撰。此书为经筵讲稿。宋理宗开禧年间,戴溪为资善堂说书,再转为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各为说以进,《春
八卷。清张模(生卒年不详)辑。张模,字晴溪,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张氏自跋中,记述了刻帖原委。张氏认为米芾书法为宋四家之最奇纵者,或真或草,逸态横生,可与王右军相比附,故张模每遇米氏真迹或初拓善本,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氏生平见“释饭鬻”。《释名补证》补证《释名》凡六十一条,大多翔实可信。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
十六卷,首一卷。清金志节原本,黄可润增修。金志节字籍不详。黄可润,福建龙溪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任宣化县令。口北三厅,即指清朝时在张家口、独石口及开平之多伦诺三处分别设理事厅管理当地民事,现
九卷。明杜(生卒年不详,约为元末明初)撰。杜字致道。山西壶关人。元末举河东乡试第一,授高平教谕,迁台州学正。洪武中征为四辅官,以老病辞归。此编共诗六卷,杂文三卷,末以诸家赠诗及传略、行状为附录。诗文按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采古人成语,自吕献可以下共十六条,联缀成编,以为读书之法。此书命名之意,盖欲拟浮屠氏之十六观经也。书末有自跋,其中云:写前观毕,梦有老人自称断轮翁等等。可
二卷。清龚景瀚(1747-1802)撰。龚景瀚,字海峰,闽中(今福建闽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兰州知府。著作有《澹静斋诗抄》、《离骚笺》。龚氏有感于王逸、洪兴祖、朱熹之注偏重于“随文训诂,未能贯通其意义
①三卷。清霍之琯修,李简身纂。霍之琯,山西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人,出身进士,以广西柳州府推官裁缺改授范县知县。李简身,山东新泰县人,由岁贡康熙四年(1665)任教谕。霍之琯接修志檄,征得万历旧志,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