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碎金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可备参考之处甚多。雷氏将是编刻入《雷刻八种》,同治十三年(1874年)刊刻。
一卷。清刘延禧撰。延禧字辰孙,江苏吴县人。刘氏精音韵之学而不喜著作。延禧殁后,其友人吴县雷浚辑其遗著一卷,名曰《刘氏碎金》,收入古韵通说跋一篇、答袁春巢书一篇、袤轩杂缀数则。所论颇能发明音理,证据确凿,可备参考之处甚多。雷氏将是编刻入《雷刻八种》,同治十三年(1874年)刊刻。
七十一卷。梁代释宝亮(?-509)等集。宝亮,俗姓徐,居东莱掖县,为释道明弟子。21岁至建业(今南京)居灵昧寺,讲大涅槃经84遍。天监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经义疏十余万言,至九月二十日
三十三卷。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阿桂(1717-1797)等奉敕撰。这是满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典。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高宗弘历命傅恒等为圣祖玄烨敕撰的《清文鉴》补注汉字以后,
六卷。清张棠(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张棠字吟樵。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官至桂林知府,告归后加衔太仆寺少卿。是编原分五集:《白云吟》、《一肩吟》、《独宜吟》、《江上吟》
一卷。清吕调阳撰。吕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人,同治举人。本书名为“原数”,实际上阐发很少。书中认为,《洛书》在伏羲氏时就有了;八卦、五行二图,又都是禹所祖述。这两处的解说都很荒谬。至于说“范金在熔似水”
五卷。明吴应箕(1594-1645)撰。吴应箕,字次尾,号楼山,南直隶贵池(今属安徽)人。崇祯元年(1628)与张溥等结成“复社”,一时有“小东林”之名。崇祯十五年(1642)应南都乡试,列入副榜。弘
二卷。宋高晦叟撰。高晦叟的字里,生卒年均不详,其生平仕履情况亦无可考。此书所记上自宋太祖,下及宋哲宗时事,书中关于朝廷典章制度沿革,名人掌故,士大夫言行,认为可资后世借鉴者,皆随其所闻见分条载录。某些
见《识遗》。
六卷。明杨瞿崃(生卒年不详)编。杨瞿崃字稚实,福建晋江人。万历进士,官累江西提学副使。著有《易互》等多种。广东提学张邦翼曾撰《岭南文献》三十二卷。杨瞿继为提学,复续辑此书。杨瞿崃自序称:张刻详于人,其
三卷。郭京撰。郭京,唐末叶人,生平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该书《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不载,《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三卷。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宋人伪托之作。《崇文总目》称郭京为唐苏州
二十六卷 或问 六卷。清郜坦撰。郜坦为江苏淮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书首有《纂例》十五篇,书末有《或问》六卷,申明去取诸家之说的标准。本书所采《春秋》经文皆依《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