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删补颐生微论

删补颐生微论

四卷。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滋阴之上”等。治疗上擅长温补。临证上着重“问因”、“别证”、“知己”和因病制宜,体现了辨证施治的观点。李氏治学,主张贯通诸家之长,不偏不倚。他认为古代医家著书立说,持不同理论自成一家,并非见解有伪,而是各有阐发,补前人之未备耳。由于李氏采用各家之长,立论审慎平正,常能由博返约,提要钩玄,故流传很广。其虽宗薛立斋、张景岳而重视先天,补肾却不专主地黄;宗李东垣而重视后天,治脾并不胶着升、柴;谈肝肾龙雷之火,又慎用知柏等苦寒沉降之品;论治伤寒六法,力辟无补之谬。此书为沈朗仲校订。李氏先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撰成《颐生微论》,后又经反复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于崇祯十五年(1642)成就此书。全书共有二十四篇,为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妄辨、审象、宣药、运气、脏腑、别证、四要、化源、知机、明治、风土、虚劳、邪祟、伤寒、广嗣、妇科、药性、医方、医案、感应。内容繁富,涉及养生、医学源流、脏腹、诊法、治则、方药、病证、医案、五运六气等诸多方面。“三奇”中论述兼及道书修炼,如三尸行呵吸等法,已超出医家之术。书中突出预防为主的思想,故首列养生、气功、按摩等调摄之法。先天论、后天论两篇反映了李氏注重脾肾的学术思想。强调探求病因,治病必求其本,选常用方剂约百首、录寻常药物一百二十种。后录证情复杂之医案三十例,示人以规矩准绳。全书持论精辟,宗诸家之长,上自《内经》、《难经》之论,下及诸名医之言,有理论有实践,可供临证参考。有崇祯十五年(1642)金阊付万堂刻本。

猜你喜欢

  • 冬青馆甲集

    六卷。《乙集》八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字春治,号秋水,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庆九年(1804)副贡,官武义教谕。肆业诂经,于经史及地理、水利、乐律、步算六书、音韵、篆隶、金石,莫

  • 志远斋史话

    六卷,清杨以贞撰。杨以贞,字铁山,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据考,《志远斋史话》为光绪初所作。此书于古来是非成败;识断明通,尤其对明末的历史,论断更为精深、详明,如对明末之饷加派、辽东用兵、阉党与东林党

  • 黄元龙小品

    二卷。明黄奂(生卒年不详)撰。黄奂,字元龙,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卷,其中醒言一卷,偶载一卷。醒言皆为黄奂读书时随笔札记之文,所见颇为迂阔。偶载则多为鬼神怪异之事,颇为不经。

  • 暗然堂类纂

    六卷。明潘士藻(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御史,南京吏部主事等。著有《暗然堂类纂》六卷,《洗心斋读易述》等。《暗然堂类纂》一书是依作者所见

  • 禹贡图说

    ① 不分卷。清马俊良撰。书首有马俊良序,序云:“既辑《禹贡注》,乃绘《锥指》原图,摘系其说于各图之后,间附案语,以疏通之。”今观此书,各图中间引史志以及诸家之说为证,图后则未如马氏序中所言“摘系其说”

  • 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

    不分卷。清王国维(1877——1927年)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清秀才出身,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王国维学识渊博,对哲学、文学(特别

  • 十六国年表

    二十二卷。清孔尚质撰。孔尚质,字元长,清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此编虽然是以年表为名,然而实非司马迁旁行斜上之体。其体例多不允协。例如每年但大书甲子,且以晋宋年号与潜号分注,则统绪全然背离。其书未附《

  • 车制考

    一卷。清钱坫(1741-1806)撰。坫字献之,号小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钱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贡生,官至陕西乾州州判。钱氏为清代小学家,精于训诂,著有《说文解字斠

  • 演禽通纂

    二卷。不著编者姓名。所谓“演禽”为占卜之一法,以星、禽推测人之禄命吉凶。《演禽通纂》即为以演禽法推卜休咎之书。上卷载三十六禽歌,天干拟象所取化道、地支拟象所取化道及六十甲乙总取化道,以及旬头、胎命、流

  • 明官制

    五卷。不著撰人名氏。本书备录明代直省各府、州、县文武官员之品秩、职掌,以及各州县道里远近、编户多寡、到任期限。皆取材于《明会典》及《一统志》各书。盖坊间所刊刻,以便仕宦之检阅,实为资料汇编,然有实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