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所据是清末的江浙方音。但胡氏在论述中很强调所作韵图的综合性,他说:“是编音呼声谱总谱,不拘何方字书韵书,皆得以辨其异,会其通。”谓可以囊括古今中外的语音骨架,可使各地语音“总汇一区,使万方可以类聚而群分”,谓“古韵、今韵、等韵三家皆得其通”。是书订声韵总谱十五图。将韵母分为十五部,并对其发音加以描写:舌向上“根”、舌穿牙“坚”、舌抵牙“基”、舌搜牙“孑”、舌向下“钩”,而“冈”、“甘”、“该”、“家”、“高”各韵的发音都是“张口”,“公”、“官”、“支”、“歌”、“孤”各韵的发音都是“笼口”。这十五韵分为开口正呼、开口副呼(齐齿)、合口正呼、合口副呼(撮口)。将声母分为二十二类,分属喉、腭、齿、牙、唇、轻唇。其分类为喉音:根(见)、铿(溪)、亨(晓)、恩(影);腭音:登(端)、吞(透)、能(来)、仍(穰);齿音:真(照)、称(穿)、申(审)、人(日);牙音:增(精)、层(清)、僧(心)、颍(耶);唇音:奔(邦)、喷(滂)、扪(明)、闻(微);轻唇音:分(非)、文(喻)。声调分为五声:阴平亨、阳平痕、上声很、去声恨、入声赫。胡氏将十五韵分列为十五图,每图横列声母,注明属于喉、腭等;纵分四栏,分属开齐合撮。一栏之内再分五行,分列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之字。声、韵、调交合之处列出反切及该小韵的代表字。韵目下注明方音,如“根”韵一图注明“扬州读根韵入声最清”,“福建读根韵如工韵,沔阳读根韵如坚韵”。有音无字之位也都填充切语。是书通例凡一百九十五条,始音呼声韵四图、总谱十五图读法十六条,次平侧声七条、开合呼三条、通转韵五条、音母十四条,次补空五条、韵母领首字二条,次合声翻切法九条、分等法七条、留清去浊法二条、配宫商入乐五条、双声叠韵三条、诗学平仄法一条,次先儒韵学三条、古今韵学四条、今古通韵法三条,次《诗经》韵法五条、《尔雅》韵法三条、群经韵法三条、《文选》韵法一条、《说文》及古字俗字韵法二十四条,次方音十三条、翻译十九条、隐语传声四条,次音韵明理十三条,次自述三条。是书一名《味根轩韵学》,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清芬阁吟稿

    一卷。清许英撰。许英,生卒年不详,字梅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许峻山之女,嘉兴沈光春之妻。清代画家。善画山水、花卉、人物,人赞其“笔极精到,而又苍秀”。此书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附于其夫沈光

  • 兵要望江南歌

    一卷。旧题唐易静撰。《崇文总目》题曰“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称曰“旧题黄石公以授张良”。晁《志》误,其诬不待明辨。别本又题唐李靖撰,亦误。观此书所述,皆为兵家占候之事,共三十二门

  • 庚辛之间读书记

    一卷。清王国维撰。此编成于1910-1911年间,收书十五种,皆撰提要考证,有王忠悫公遗书观堂外集本。

  • 折狱卮言

    一卷。清陈士矿(生卒年不详)撰。陈士矿著有《江南治水记》。《折狱巵言》“摭取四书诸经慎刑之语,兼及汉诏一二条,徵引疏略,无所发明。”(《四库全总目提要》)不过是对前人有关论述的整理,没有新的见解。《折

  • 洨滨集

    十卷。《附录》二卷。明蔡叆(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叆生平详见《洨滨语录》条。是集为蔡叆诗文集。为其门人李登云所编。凡十卷。文六卷,诗四卷。铭赞之类附于诗末。附录二卷,则为其友人赠答与门人称颂之作,

  • 毛诗异义

    四卷。清汪龙撰。汪龙,字叔辰,又字蛰泉,安徽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乾隆时举人,拣选知县,生卒年不详。据其目录后自识说,嘉庆十八年得与段玉裁相交,读了段所注《说文》,从前之疑义得以补正的有若干条,重写

  • 黎平府志

    八卷首一卷,清俞渭修,陈瑜等纂。余渭,嘉善人,光绪十四年(1888)任黎平府知府。陈瑜,贵阳人,进士。冯天秩有黎平五开记。万历中袁表有黎乘。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泾阳傅和鼎始议修黎五合志。乾隆中郡

  • 诗文轨范

    二卷。元徐骏撰。徐骏,浙江常熟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杂采古人论文之语以成编。大多是常见的话。然集中所载诏、诰、表、奏诸式,却尤未免近俗,没有什么见地。

  • 诗话

    ① 一卷。宋陈日华(约1182前后在世)撰。是编所记多数是猥鄙诙谐之作,有失大雅。所记黄庭坚教人学诗应该先读经,认为不识经旨就不知是非,不知轻重,无法为诗。又记有宋祁语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

  • 老子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