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考

古今考

一卷。《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古今考》一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魏了翁以古制多不可考,两汉诸儒惟据叔孙通所定某物犹今之某物,孔、贾诸疏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制亦不可考,乃即《汉书》本纪所载,随文辨理,手录成篇,特定书名为《古今考》。卷首有自序一则,明言著书宗旨。但其书未能最后完成,仅有二十余条,皆为摘录《汉书·高祖本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等,略为辨论。又有有录无文者四条。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迁知严州等。极力献媚贾似道,贾似道势败后又首先弹劾,为世所讥。元兵至,举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为郡人所耻。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寓居杭州,老而无聊,乃倡讲理学,卖文为生。曾编《瀛奎律髓》、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方回续魏了翁《古今考》以成编,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并加注于下曰:鹤山原书有此题而文阙,今回以意补之,加“紫阳方氏曰”五字,后此皆回所撰,不再书此五字,或引古于前,则复书之。方回《续古今考》亦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本意,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特借《汉书》一物之名,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参以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牵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广为一卷。两书皆有可取,足资治史者参考。《四库全书总目》谓“方回人品心术虽不足道,而见闻尚属赅洽,所考多有可取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又别载魏了翁《古今考》一卷,重复收录,其书当有别行之版本。今有《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诒经堂藏书》等版本。

猜你喜欢

  • 说文辨字正俗

    八卷。清李富孙(1764-1843)撰。富孙字芗沚,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著作甚丰,尚有《春秋三传异文释》、《夏小正异义》、《汉魏六朝墓铭纂例》、《校经廎文稿》等。是编乃是以《说文》

  • 陈侍郎奏议

    八卷。清陈士杰(1823~1892)撰。陈士杰,字隽丞,湖南桂阳人。早年求学于长沙岳麓书院。官至山东巡抚。是书为陈士杰任浙江、山东时奏摺,始于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一谢授浙江巡抚摺,终于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报卸

  • 考古编

    十卷。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张海鹏后

  • 台州丛书

    二集,九种,九十一卷附一卷。清宋世荦编。宋世荦字卣勋,浙江临海人。乾隆年间举人,官陕西扶风县知县。著作有《周礼故书疏证》六卷、《仪礼古今文疏义》二卷等。丛书是宋世荦官扶风时,搜其乡先哲著作汇刻而成。收

  • 田间易学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

  • 说文述谊

    二卷。清毛际盛(?一1791)撰。际盛字清士,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师事钱大昕,曾主讲泰山书院。治《说文》有年,著作尚有《说文新附通谊》。是书自序云:“己酉(1789年)九月,归自江夏,始成《述谊》一

  • 东堂词

    一卷。宋毛滂(1055-1120)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江山)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毛滂为法曹,任满当去,已行抵当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加欣赏,折简追

  • 读诗日录

    十三卷。清刘士毅(生卒年不详)撰。士毅字仲肩,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县)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著有《读诗日录》十三卷。此书书前自序云得蠡吾李氏本,李氏本以毛郑为宗。士毅以此书为底本,又参校诸书

  • 草庐经略

    十二卷。明无名氏撰。此书原为曾冕士家抄本,不著撰人。清道光间伍崇曜氏据书中有“国初两淮郡县多为张士诚所据,高皇帝欲取之”云云,遂定撰者“殆胜国人矣”(《草庐经略·跋》)。考定其明人作,诚为有据。书名曰

  • 节宣辑

    四卷。王朝瞌撰。王朝瞌,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袭封上洛。该书节录旧文,辑以专记时令。《四库存目》为内府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