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桥县志

吴桥县志

①十卷。清任先觉修,杨萃纂。任先觉,字伊水,山西宁武人,顺治进士,曾任吴桥县知县。杨萃,吴桥县人,儒学生员。康熙九年(1670)任先觉任吴桥县知县后,“皇上允辅臣请,修一统志”。明万历创修的吴桥县志已散失,任先觉乃集邑人重新纂辑,历三月而书成。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分舆地、宫室、食货、官师、选举、人物、艺文、武备、王言、终志,共十志,六十八子目。此志卷首录明万历钱维礼创修吴桥志序跋各一篇,且详其门类。与其对照,此志实仍明志而成书。书中很混乱,如城池隶于疆域目,县治附宫室目,公署附学校目。武备志已附驻防,而官师中亦有驻防,则前后重复。王言志诰命封爵门中载妇女受封赠之人,恩荫门中载荫袭之官,本宜分隶职官及列女门中,仅以事出诰命即标王言一目,有乖体例。②十卷。清鹿廷瑄修,杨萃纂。鹿廷瑄,山东福山人,康熙进士,曾任吴桥县知县。杨萃,吴桥县人,儒学生员。此志实为康熙十二年任先觉志之增补。因距旧志成书不过七载,其间文物制度变化不大,故增补资料亦有限。其于宫室志增鹿廷瑄所建之预备仓,并附建修记一篇。碑文增范文忠公祭田碑记一文,官师志知县增任先觉、鹿廷瑄二人。典史增范作桢一人。教谕增郝化凤一人。训导增伊肃一人。人物志孝子增王性刚、孙守才二人。孝妇增张廷枢之妻丁氏一人。诸如此类。凡旧志之芜杂与疏漏之处,悉未改正。③十二卷。清倪昌燮、冯庆杨修,施崇礼等纂。倪昌燮字理卿,浙江归安县人。监生,同治十三年(1874)任吴桥知县。冯庆杨,字砚仲,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咸丰举人,澜阳书院掌教。施崇礼,字敬斋,浙江归安县人。监生,时任吴桥县典史。同治十二年(1873)官修《畿辅通志》,当时的县令石学阶因修文庙而未按上令重修县志。十三年(1874)倪昌燮接任吴桥县令后,遂设局修志,一年书成。光绪元年(1875)澜阳书院刻印。全书十二卷,七志:卷一舆地,卷二至卷四建置,卷五田赋,卷六官政,卷七至卷九人物,卷十杂志,卷十一至卷十二艺文。其沿革、职官、选举三类皆用表格,年经事纬,寻究方便。然其职官姓名多有遗漏,未能一一核查。建置志学校类列先贤姓名外,还详述陈设、礼器、乐章,似无必要。漕运、兵防二类仅寥寥数言,略充门类,则过于简略。

猜你喜欢

  • 伤寒撮要

    四卷。清王梦祖(生卒年不详)撰。王梦祖字竹坪,蒲城(今陕西大荔)人。作者潜心于医学五十年,自上古至当今,诸家医著无不研读。尤精于伤寒,举仲景为宗,认为伤寒为医者大纲,不可不知。于是相互考订诸家之书,历

  • 周易大象解

    一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见《周易稗疏》条)撰。王氏曾撰《易内传》,诠释大象之义已很详尽,此书作于《易内传》之前,有王夫之自序,词义与《易内传》内容间涉重复,内容可互参。今存《船山遗书》本。

  • 而庵诗话

    一卷。清徐增(生卒年不详)撰。徐增,字子能,号而庵,长洲(江苏苏州市)人。生活于清初。徐增有《说唐诗》二十二卷,其卷首为《与同学论诗之语》。张潮辑《昭代丛书》,收入此《与同学论诗之语》,改称《而庵诗话

  • 礼记易读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礼记》的简编本,为举业而制定。书首有序(曰志远堂主人题)。序云:“《礼记》四十九篇,除《大学》、《中庸》,其四十七篇,统计实九万三千七百五十七字。诸家多有撰本。然或失则太繁,或

  • 良乡县志

    八卷。清杨嗣奇修,李维翰、等纂。杨嗣奇康熙年间任良乡知县。《良乡县志》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全书八卷,十纲,分为:舆地、建置、赋役、官师、人物、纪幽、物产、武备、祥、艺文。该志以纲冠其首。一目

  • 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

  • 东平州志

    ①八卷。清张聪、张承赐修,单民功纂。张聪,汉军正黄旗人,荫生,康熙十九年(1680)任东平知州。张承赐,康熙年间任东平州知州,张聪之宗兄。张聪宰东平州后,以东平郡乃古齐鲁之交,遗风故俗,为遐迩所重,搜

  • 阅书随札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在阅读唐、宋、明人文集时,随笔记录其中主要史事而成的札记,以供查检引用。作者在札记中直接摘录的大约一百一十余种原文前后,没有案语和论述,但总集及后半部分涉及唐宋短文、清代儒

  • 靖海纪略

    四卷。明曹履泰撰。曹履泰,字大来,盐官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擢吏科给事,被诬入闽,授太常少卿,再至兵部右侍郎,随唐王起兵,至黄台兵溃,跳崖,被两僧人救至黄严寺,未久死去。著有《浪吟集》一卷。

  • 读易丛记

    二卷。清叶名沣著。叶名沣字翰源,又字润臣。汉阳人。道光举人。官至内阁侍读。叶氏此书对周易不作逐章逐句的解释,也不申明易理,只是对周易中文字不同及字义不明者,加以训诂,由于作者精于考据,因此书中多考订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