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孔义集说

周易孔义集说

二十卷。清沈起玄(1685-1763)撰。沈起玄字子大,江苏太仓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乾隆十三年(1748)以疾告归,杜门读书。历主钟山、济南、扬州、太仓诸书院。此书认为十翼是夫子亲手所作,又未经秦火,其书独完,因此学《易》者应当以孔传为主。因取明代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于古今说《易》各书,无所偏主,只要含于孔传者则取纳,其编次则仍按王弼本,把《彖传》、《象传》放在经文下面。说易丧未丧失,与古本之复不复没有关系。王氏以传附经,亦可供观玩。只有《大象传》常常另自起义,《文言》则引伸触类,用以阐发《周易》的含义,均不能附于本卦,故别出之。前列三图,一是八卦方位图,一是乾坤生六子图,一是因重图,均根据《系辞》、《说卦》之文。至于河图、洛书、先天、后天、方圆之图,便称这是陈、邵之易,并非夫子所本有,一概删掉,颇能扫除纷纭错杂的陋习。其中亦多能推验旧学、引发新义。如乾《彖传》“大明终始”王注程传朱子,均没有确切解释。起玄独取侯行果“大明,日也”之说,而以晋《彖传》的“顺而丽乎大明”,《礼记》的“大明生于东”作证据,解经颇有根据。观卦六三九五上九之“观我生”,“观其生”,孔疏以动出为生。而后儒便以动作施为解,均不免牵强附会。起玄独取虞翻“生谓坤生民也”之解,尤其合于九五《象传》“观民”之旨。其解释《大象传》比类求义,对于字句相似但意思不同者,推敲阐明更为精密,在当时的说《易》诸家中,可以说是有得之作。收入《四库全书》,有学易堂刊本、乾隆十八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仪礼经注一隅

    二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清,江苏元和县(今江苏南部苏州附近)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恩科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间,以截取知县入都,呈其所著,得赏国子监博士衔。旋迁

  • 楚辞补注

    十七卷。宋洪兴祖(1090-1155)撰。洪兴祖,字庆善,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宋徽宗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职。后出知真州、饶州,兴学开荒,有政绩。因触犯秦桧而编管昭州卒。

  • 礼记通读

    一卷。清杨履晋(生卒年不详)撰。善佺校。履晋,字康侯,山西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由刑部郎中,外任湖南宝庆府知府。善佺,号芝樵,姓必禄氏,镶白旗满洲举人,任法部右参议。《礼

  •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

  • 易汉学师承表

    一卷。清吴翊寅撰。此书依据洪亮吉《传经表》体例,将历代易家分为杨何、施仇、孟喜、梁丘贺、京房、费直等几派,并根据史传及其它文籍,于每一派下列其流传途径、传者姓名,并注明出处。并附以自己的案语,使其所列

  • 西学略述

    十卷。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撰。明清之际,首先由基督教会的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输入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后来各地的同文馆及上海的制造局均设翻译馆,介绍翻译西学。1881年,艾约瑟任中国海关总税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青溪文集

    十二卷。《续编》八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程廷祚初名默,字启生,别字绵庄,晚年自号青溪居士。上元(江苏南京)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因拒通关节而报罢。自此不应乡举。乾隆十六

  • 此木轩纪年略

    五卷。清焦袁熹(1660-1735)撰。袁熹字广期,号南浦,清江苏金山(今属江苏)人,一说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人。康熙举人。自以非用世之材,不复会试。工诗文,喜研经传,诸经注疏都有笔记。著述不求闻达

  • 黄漳浦年谱

    一卷。清郑亦邹辑。亦邹字居仲,号白麓,福建海澄(今龙海)人。顺治十三年(1656年)举人,然淡于仕进,结庐白云山麓,为南屏文学社,结交学者,从事著述。著有《明季遂志录》、《明季辨误》等。此谱谱主为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