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要义

周易要义

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宋史·儒林传》载,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听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欲北伐,国中无人敢言,独了翁上策言不可。次年,知嘉定府。因父丧返里,筑室白鹤山下,开门讲学,四方之士争负笈从之。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终官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等职。恩数同执政,进封临邛郡开国侯。卒后诏赠太师,谥文靖。《宋史》本传称其居靖州日,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书从学。乃著《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其著述尚有《鹤山集》、《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古今考》、《经史杂抄》、《师友雅言》。此书即其《九经要义》中第一部。了翁因当时说经者,但知诵习成言,不能求之详博,故取诸经注疏之文,据事别类而录之,谓之“要义”。大旨主于以象数求义理,折衷于汉学、宋学之间。虽主于注疏释文,然摭采颇有法度。《四库提要》评曰:“采掇谨严、别裁精审,可谓翦除支蔓,独撷英华。”又引王祎《杂说》云,孔颖达作《九经正义》,往往援引纬书之说,欧阳修常欲删而去之而未行,迨鹤山魏氏作《要义》,始加黜削,而其言绝焉,赞其有“廓清之功”。《经义考》群经类载《九经要义》二百六十三卷,注曰“分见各经”。然各经皆载《要义》,惟易类仅据《宋志》载《周易集义》六十四卷,不载此书,似乎即以《集义》为《要义》。据《宋史》本传及方回《周易集义跋》,则明为二书,今二书并存。《周易要义》传世最早刻本为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魏克愚刻本,存六卷(一至二、七至十),北京图书馆藏。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明抄本六卷。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二卷。又北京图书馆藏清徐氏传是楼抄本(清季锡畴校)、清震无咎斋抄本(清翁心存校并跋),俱为十卷。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十卷(清丁丙跋)。《四部丛刊续编》收有此书(原缺三至六卷)。

猜你喜欢

  • 重编王肯堂笺释图注

    三十一卷。清顾鼎编。顾鼎,江苏娄县人。为清初研究刑律的云游幕僚。王肯堂,明万历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郎中,后任福建参政。是书先为王肯堂根据《明律》所作笺注:他集诸家之说,舍短取长,详为注释,并订正坊间私刻

  • 远镜说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 化学考质

    八卷。德国富里西尼乌司(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笔述。全书八卷,专论化学考质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化学研究之宗旨,在于探索各种元素化分化合之理法,这就需要分清元素的基本性

  • 柳塘诗集

    十二卷。清吴祖修(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吴祖修,字慎思。江苏吴江人。本集是其子吴大庚编纂,后有大庚跋。称祖修在时,曾版行五七言古诗,已而悔之,谓诗当以编年为次,不当分体。今所编诗十二卷,其本出自祖

  • 赵氏连城

    十八卷。明赵世显(生卒年不详)撰。赵世显,字仁甫,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梁山县知县。此书中分三种,一为《客窗随笔》六卷,前有孙昌裔序。一为《芸圃丛谈》六卷,前有谢肇淛

  • 言行拾遗事录

    四卷。作者不详。本书前三卷所记述宋范仲淹事迹,皆为行状、墓志所不载者,故曰《拾遗》。大抵采自《实录》、《长编》、《东都事略》、《九朝通略》诸书。而说部中可信者亦予以采录。第四卷记范仲淹子纯琇、纯仁、纯

  • 邻水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曾灿奎修,甘家斌纂。曾灿奎,贵筑人,曾任邻水县知县。甘家斌,邑人,曾任大理寺卿。邻水县志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县令徐枝芳创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县令陈觐光、道光元年(1821

  • 毛诗正变指南图

    六卷。是书为明末陈重光所刻。重光字端羲,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前有李雯序,谓其书为宋人未竟之本,故详于大而略于小。考卷首,列汉迄宋诸儒训故图谱音训之目,丛杂无次。第一卷全录小

  • 论语梁武帝注

    一卷。梁武帝(464-549)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梁武帝即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武帝著录有《周易大义》。史志并无记载武帝注《论语》之事。《释文》引有二节

  • 梅花渡异林

    见《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