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六典

唐六典

三十卷,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开元十年(722),中书舍人陆坚奉诏撰修《六典》,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六条,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令以类相从,由丽正修书院总其事。开元十三年,丽正院改名集贤院,中书令张说充学士,领院事。徐坚受命主持撰修,而“历年未有所适”,不知从何处入手,玄宗又命韦述等参预撰修。十七年,萧嵩代张说为中书令知院事,韦述等则取玄宗所定“六典”之名,按照《周礼》六官所职进行编写,即所谓“摹周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新唐书·韦述传》)经五年,至二十二年中书令张九龄知院事,撰修接近完成。二十四年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知院事时,撰修当已完成,故北宋时曾巩曾见到一个不全的传本,称“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中书令修国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子臣张(九龄)等奉敕撰”(《元丰类稿》卷三十四)。李林甫又命学士在“以令、式入六司,像《周礼》六官之制”的基础上,再以“其沿革并入注”,二十六年定稿,二十七年(739)上奏玄宗。因此,通行本都题名“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该书前后经历十三年,四易总纂官(张说、萧嵩、张九龄、李林甫),参预撰修者可知考知十三人(徐坚、毋、余钦、咸廙业、孙季良、韦述、刘郑兰、萧晟、卢若虚、陆善经、苑咸、贺知章、赵冬曦)。关于该书成书时间的记载,由于对上述成书过程未作详细区分,因而出现不一致之处。如《大唐新语》、《集贤记注》、《新唐书·艺文志》和《玉海》都作开元二十六年,《唐会要》则笼统地记为“二十七年中书令张九龄等撰《唐六典》三十卷成,上之”。《大唐新语》等四家记载,是指该书正文、注文最后完成的时间。《唐会要》的记载,是全书的上奏时间,却又忽略了二十四年前中书令张九龄主持撰修正文,与二十四年后中书令李林甫主持撰修注文的区分。全书的编排结构是:卷一,三师、三公、尚书都省。卷二,尚书吏部。卷三,尚书户部。卷四,尚书礼部。卷五,尚书兵部。卷六,尚书刑部。卷七,尚书工部。卷八,门下省。卷九,中书省。卷十,秘书省。卷十二,殿中省。卷十二,内官、宫官、内侍省。卷十三,御史台。卷十四,太常寺。卷十五,光禄寺。卷十六,卫尉寺、宗正寺。卷十七,太仆寺。卷十八,大理寺、鸿胪寺。卷十九,司农寺。卷二十,大府寺。卷二十一,国子监。卷二十二,少府监、北都军器监。卷二十三,将作监、都水监。卷二十四,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卷二十五,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诸卫折冲都尉府。卷二十六,太子三师、太子三少、太子宾客、太子詹事府、太子司直、太子左春坊、太子右春坊、太子内坊、太子内官。卷二十七,太子家令寺、太子率更寺、太子仆寺。卷二十八,太子左右卫率府、太子左右司御率府、太子左右清道率府、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卷二十九,亲王府、亲王国、公主邑司。卷三十,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官吏、大都督中都督下都督府官吏、上州中州下州官吏、京县畿县天下诸县官吏、大都护上都护府官吏、镇戍岳渎关津官吏。就这一编排结构的表象而言,其正文可谓一部反映唐代职官制度的著述。但其“以令、式分入六司”,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又不可与通常的史志——职官志(或《百官志》)同日而语。其正文间或列入一些古代有之而唐代不常置的官吏,以及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官名、员品、职掌有所改易者,多在注文中有所交代,如卷一历述三师、三公、尚书都省,出注曰:“自太师以下,皆古宰相之职,今不常置,故备叙之。”又如卷二叙考功员外郎“掌天下贡举之职”,出注云:“开元二十四年,敕以为权轻,专令礼部侍郎一人掌贡举。然以旧职故,复叙于此云。”显然,该书所载,基本上与成书前后唐代所行用之制相吻合。注文所叙沿革,自秦、汉以下颇详,所涉范围亦广,土地制度、赋税土贡、都城规制、宫殿建筑,以及礼乐仪制、文化教育,乃至官营手工业的分化、宗教事务等等,都有记述。鉴于该书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便又引出是否行用的问题,历来争论颇多。开元二十五年,经全面修行的律、令、格、式颁行天下。该书于二十六年完成,二十七年上奏,如韦述《集贤记注》所说,“至今在书院,亦不行用”。所谓“不行用”,是指没有颁行天下。作为国家政权机构的构成、编制、权限等的规定,只需宰相、吏部掌握,不同于律、令、格、式必须经各级机构贯彻执行,因此只写成定本,不必颁布天下。虽未颁布,它还是发挥了行政法规的作用。《大唐新语》所言“迄今行之”,即指的是发挥着法律效用。宪宗时裴洎、白居易,文宗时冯定等的奏疏,都有“请准《六典》”、“谨按《六典》”、“据《六典》”等语,足以表明该书的行政法规效用是无需怀疑的。其书历时十七年、四易总纂官,文稿出于众人之手,自不免矛盾、错误、重复和漏略。该书现存最早刻本为南宋绍兴四年温州州学所刻,残存十五卷,中华书局1984年依原大影印。明正德二年刊本,除个别缺页外,相当完整。传入日本者,有近卫本、广池本,以正德本为底本,参校群籍,详加考订。中华书局1992年据以上诸本,出版有校点本,为迄今一完本。

猜你喜欢

  • 莫氏父子著述

    六种,三十一卷,附录四卷。清莫与俦、莫友芝撰,莫绳孙编。莫与俦字犹人,又字杰夫,贵州独山人。嘉庆年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改选遵义府学教授,从学者甚重。莫友芝为莫与俦之子,其生平详见《唐写本说文解字

  • 蒿庵闲话

    二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是书乃尔岐二十余年札记之文,共二卷二百九十六条。尔歧自序称“予既废举子业,犹时循览经传,每于义理节目外为说家所略者,偶有弋获”,“至听人谭所闻见,亦时有切予怀者,

  • 绛跗阁诗稿

    十一卷。清诸锦(1686-1769)撰。诸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由庶吉士改金华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左春坊左赞善。少时孤贫,

  •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

    十二卷。清王澍撰。王澍,详见《禹贡谱》条。该书依《淳化法帖》原目,一一考证,分为十卷;又载古今法帖考一卷,研究阁帖之缘起,及诸帖之源流;最后作者又以自己所得笔法,编为一卷,附其后,共十二卷。研究考证法

  • 敩艺斋外集

    一卷。清邹汉勋(生卒年不详。)撰。生平见《艺斋文存》条。此集皆骈俪之文,似二集以骈散区分,然文存第八卷之末有《追忆赋》,则文存亦载俪文,知二者之分不尽缘于体制。此集中文十七篇。书札十二篇。《狱中上黄海

  • 古韵通

    八卷。清柴绍炳撰。绍炳(1616-1670)字虎臣,晚年号省轩,浙江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明亡,归隐南屏,行医自给。学识渊博,尤精韵学。尚著《切韵复古编》、《通考辑略》、《省轩考古类编》、《经史通考

  • 左州志

    二卷,清李铨纂修。李铨,奉天铁岭(今辽宁省)人。康熙间任左州知州。明成化间始改流官,始立学校,文化渐开。明崇祯十三年(1640)州牧李之清《左州志序》,又梁方图‘序’,其书洇没无存。此编为知州李铨纂修

  • 春秋三传杂案

    十卷。清赵佑(详见《尚书质疑》)撰。该书是作者读《春秋》的心得,依经传次序条录,其中关于《左传》的五卷,关于《公羊传》的三卷,关于《穀梁传》的二卷。该书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中的误说多有驳正,对何休《

  • 论世八编

    十二卷,清华庆远撰。华庆远,无锡人。该书辑前人论古之说,按时代区分。卷首有四篇自序,初序作于崇桢十三年(1640),再序作于崇桢十七年(1644),三序写作年代是顺治六年(1649),四序为康熙八年(

  • 辨学启蒙

    一卷,英国哲分斯(生卒年不详)撰,英国艾约瑟(生卒年不详)译。哲分斯著有《富国养民集》,艾约瑟有《华语考源》,已著录。《辨学启蒙》,是近代西学中的伦理学著作。惜清光绪十二年(1880),艾约瑟始将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