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

二十六卷。劳格、赵钺撰。赵钺(1778-1849),字星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湖北咸宁、江苏溧水知县,又升泰州知州。对于唐代尚书省郎官石柱、御史台精舍的题名均作过考索,属稿未成,自度不能毕其功,遂托付同郡劳格。劳格(1820-1864),字季言,浙江仁和人,诸生,长于考证、校雠之学,“尤熟于唐代典故”。所校《元和姓纂》、《北堂书钞》、《文苑英华》、唐宋人文集,被称为“引证博而且精”。他在接受了赵钺的稿本之后,查阅了大量唐代史料,“悉力考核用功,虽寒暑无间”,终于完成书稿而未及刊刻便英年早逝。两部遗稿,均由其友人丁宝书为之整理,汇编入《月河精舍丛书》,于光绪六年(1880)刻印。唐代尚书省六部之下设二十四司,再加以尚书都省设左、右司,每司置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统称为郎官。唐代官衙有题写壁记的风习,尚书省各司都有壁记,韦述《两京新记》有“郎官盛写壁记,以纪当厅前后迁除出入,浸以成俗。”(《唐语林》卷八引)自开元二十九年,任郎官者即题名刻石于柱上;唐初至开元间的题名,是德宗贞元年再刻时所补;宣宗大中十二年,又有三刻。开元二十九年原石已不存,只有宋拓本流传。今存于西安碑林中的“郎官石柱题名”,为大中十二年三刻,仅有左司所统吏、户、礼三部所属十二司郎官题名的石柱,也已残损、断裂。石柱七面,每面各四截,每截十行至二十一行,三、四十字,且多泐字,姓名可见者三千一百九十二人,除姓名不全者二百七十七人,全者为二千九百一十五人。内中重见者五百四十七人、三见者一百四十人、四见者二十六人、五见者六人,总计重见七百一十九人。劳格在赵钺的未完稿基础上,采用了两《唐书》、《资治通鉴》以外的相关史籍一百二十余种,有不少是唐宋时期的政书、类书和总集,如《通典》、《通志》、《通考》、《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唐文粹》、《名府诗集》、《唐大诏令集》以及《道藏》等,著录了现存石柱即左司和吏、户、礼所属十二司郎官三千二百余人,另补遗六百三十四人,并考订了其事迹。凡有专传可考,而历官与石柱相合者,则只列其里居、姓氏、由某官迁转某官,生平事迹不详载;本传不载而见于他传、他书,间有轶事者,则列于本传之后,附存之。其人无专传者,详考其生平所历之官职、事迹,按其先后编次。劳格还很注意同姓名者,必考其世系、核其时代,以决是非。在详考郎官诸人事迹之外,劳格还有两大贡献,即阐明石柱上下各面应如何相接,发现石柱有三刻之不同,对后来继续考研者颇有启发。该书因最终未经“自身勘定,故不无遗憾之处”,如度支郎中内保留得有祠部郎中姓名,所引两《唐书》、唐人文集也有不少舛误。该书传本仅有光绪六年所刻《月河精舍丛书》本,中华书局1992年据以出版了点校本,核查原文文字,并补辑了赵魏与王昶所辑录的《唐郎官石柱题名》两种,附于书后,并编制了较为详细的人名索引。

猜你喜欢

  • 复初斋诗集

    六十六卷。清翁方纲(生平详见《复初斋文集》)撰。该集是翁方纲按年编次而成,起于乾隆壬申(1753年),止于嘉庆甲戌(1814年)。包括《课余存稿》,《乐洲集》,《青棠书屋稿》,《宝苏室小草》,《秘阁集

  • 徵吾录

    二卷。明郑晓撰。郑晓详见《禹贡图说》。郑晓最初撰写《吾学编》,记载明代当时之事,后又缕分条析成《今言》三百四十余条,后来又将《吾学编》、《今言》撮其指要,以成是编。其体例略与纪事本未相近。全书共三十一

  • 农桑衣食撮要

    二卷。元鲁明善(生卒年不详)撰。鲁明善,维吾尔族人,元延祐元年(1314)任寿阳(今安徽寿县)郡监。在任郡监期间撰成《农桑衣食撮要》一书。《农桑衣食撮要》是一本农家历性质的农书。它按月分条罗列农夫应做

  • 高峰文集

    十二卷。宋廖刚(1070-1143)撰。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南剑顺昌(今福建顺昌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初(1119),自漳州司录,历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权,刚论奏无所避,出知兴化军。

  • 燕说

    四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生平见“叠雅”。是书辑录河北方言词六百余条,引书达三百种。隐依《尔雅》编次。每条先列方言词语,次注直音或反切,复征引载籍加以疏证,颇精当。如卷二第十二则云:以手析物曰斯。引典籍

  • 文苑英华钞

    四卷。宋高似孙编。高似孙生平事迹详见《剡录》。此书主要采摘《文苑英华》中典雅字句可供文章之用者,重新编排而成。体例略仿洪迈《经子法语》,全部为摘录抄合成编。书中所录间有与他本不同之处,如,吕令开莲峰赋

  • 润州先贤录

    六卷。明姚堂(生卒不详)撰。姚堂,字彦容,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镇江,古称润州,姚堂知镇江府时,搜镇江即润州先贤自周朝到宋朝二十人,作《润州先贤录》,分

  • 仪礼识误

    三卷。宋张淳撰。张淳生卒年不详,字忠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乾淳间大儒,与薛士龙、郑景望齐名,五试礼部而不中,被人荐之于朝,为人严谨深博,颇有才智。除《仪礼识误》外,还有《古礼》,已佚。乾道八年(1

  • 溯流史学钞

    二十卷。清代张沐撰。张沐见《周易疏略》。此书前十八卷主要是作者各个时期的讲义、游记、札记等,其中有《敦临堂录》(作者罢内黄县令时所作),有《关中录》、《嵩高录》(作者游临潼及嵩山时所做),有《蜀中录》

  • 天目山斋岁编

    二十四卷。明吴维岳(1514-1569)撰。吴维岳,考丰(今浙江安吉县)人,字峻伯。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巡抚贵州。为“嘉靖广五子”之一。本集共二十四卷。皆其读书天目山时吟咏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