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土官底簿

土官底簿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是辑档案资料而成。书中载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之土司共三百六十三家,其中云南一百五十一家,广西一百六十七家,四川二十四家,贵州十五家,湖广五家,广东一家。各土司,均先列其名号,次述始授土职时间,再述世代因袭情况。本书的价值,首先是可补正史之不足。《明史·土司传》只列征伐刑政之大端,而于土司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本书辞虽俚浅,而建置原委、历代因袭之状一一可征,足资考证。同时,书中反映的明政府对土司采取的驾驭措施,为研究明代土司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按明制,土司乃世职,土司承袭时,须逐级上报,分别由吏部、兵部奏准,颁发号纸(委任文书)。而本书所录,诸土司请袭之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所奉谕旨亦必以“姑准任事,仍不世袭”为词。仅以云南为例,在一百五十一家土司中,有九十一家载有圣旨,明确称,“姑准任事”,“不准世袭”;只有极少数土司,如广西府土知府,阿迷州土知州明确“准世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明政府控制土司的一种手段,欲以示驾驭之权。这里反映的土司承袭的实际情况,与制度的规定有极大差距,正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书原有文渊阁藏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出版《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本书。

猜你喜欢

  • 国宝新编

    一卷。明顾璘(1476~1547)撰。顾璘,字华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宏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颇负才名,金陵三俊、金陵四大家之一,喜诗好友,著有《浮湘集》、《山中集》、《

  • 峡山神异记

    一卷。宋王辅(约1216年前后在世)撰。王辅,字、号、生平、生卒年均不详,只知其作过泷水令。《峡山神异记》一书作于嘉定戊寅年。作者在自序中说,这部书系作者备员西征,始闻峡山非常可骇之事,始犹未敢以为然

  • 硖川诗钞

    二十卷。词钞一卷。清曹宗载辑。曹宗载字桐石,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卒年失考。曾以乡贡进士举孝廉方正,累征不就。著有《东山楼诗集》。硖川于海昌(今浙江海宁),地处一隅。在昔,吴芑君曾有《硖川诗略》之选

  • 皇明通纪辑要

    二十四卷。明陈建(详见《皇明从信录》)辑。孙镔原订,清马允晋增订。陈氏尝撰《皇明通纪》,记洪武、永乐至正德、嘉靖、隆庆朝事。万历至天启朝则由马氏根据诸家之书,正以实录以续之。该书于辽事记载颇详,这与清

  • 妇人良方集要

    见《妇人大全良方》。

  • 中庸辑略

    二卷。宋石编,朱熹删定。字子重,号克斋,新昌人,生卒年不详。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官至太常主簿,出知南康军。《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本不属于《礼经》,而是子思之作。汉儒以无所附属,编之于《

  • 读书堂杜诗注解

    二十卷。清张溍(1621-1678)撰。张溍字上若,磁州(今河北邯郸)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本书共二十卷,乃其晚年家居时所作。以《千家诗注》为本,而稍节其冗复。集中凡称原注者,

  • 将苑

    一卷。旧本题汉诸葛亮撰。考此书宋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见著录,至南宋尤袤(1127-1194年)《遂初堂书目》始见著录。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此伪托之迹甚明,不待深辨,当是宋人之作。《四库提要》云

  • 古今律历考

    七十二卷。明邢云路撰。邢云路字士登,安肃(今河北徐水)人。万历进士。曾任河南佥事,陕西按察副使等职。其书详于历而略于律。只六卷讲音律,辨黄钟三寸九分之非,甚为精当,余无新意。六十六卷讲历法,从六经到明

  • 普济方

    四百二十六卷。明朱(生卒年不详)撰。朱橚,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十四世纪末)。朱氏喜研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