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修欧氏几何

增修欧氏几何

五卷,附四卷。清曹汝英(生卒年不详)撰。曹汝英,字粲三,广东番禺(今番禹)人。著有《直方大斋数学上编》十四卷(1903),《直方大斋数学上编附卷》二卷(1904),《直方大斋数学中编》四卷(1907),《算学杂识》十卷(1898),《普通数学教科书》六册(1906)。《增修欧氏几何》为介绍西方几何学的普及读物,此书五卷即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五卷内容。在卷一的开头有一段文字,似为全书前言,曹汝英谈及增修之目的:“欧氏之书,既论各种之形兼言数理,则一切度皆赅无矣。然欧氏所论数理,词旨幽深,非初学者所当务急。故泰西学生之习欧几里得者,止习前六卷〔第五卷亦有不习者〕及第十一卷而已。其余各卷所论者姑舍,是又因书中间有奥晦之词,且不能容括今日新理,故又增修之,以期利便初学,意至善也。今不揣简陋,师其法,以辑引编,题曰《增修欧氏几何》。”在书中,曹汝英增加了大量“原书未有之题”,同时还对其作必要的删节。对于原书的“界说”、“公论”均作了改动。如直线界说:“诸点所引之方向处处相同,则所成之线为直线”;平面界说:“面内任取两点,若以两点为界之直线恒贴面上,则此面为平面。”徐光启、利玛窦的译本的平面界说为:“平面二面平在界之内”,显然不及曹汝英的界说通俗易懂。还有曹汝英的圆的界说:“圆为平面形,以一线为界,自界到圆之中处作直线俱等。”圆径与半径界说:“过圆心作直线两端抵周者为圆径,自圆心至圆周之直线为半径。”平行线界说:“两直线同在平面内将两端引长至无穷不相离亦不相遇为平行线”。从以上所引卷一的部分界说可知曹汝英为了利便初学,对原界说作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不少解释性的语言。在徐、利译本中有“公论”十九条,而曹汝英本只有公理十二条,他说:“据徐译本,本应有公理十九条,唯后七条近日西国几何教科书皆删去不读,故此编亦止列十二条。”对徐、利译本的文字叙述加以改动,变为用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叙述。《增修欧氏几何》中引用的符号有:“=”,“∥”、“L”(直角)、“∠”(角)、“⊥”(加)、“”(减)、“”(平行四边形)……,但字母未引用,仍以甲、乙、丙、……子、丑……代替。另一重大改动是将书中原来的题目分为:“一为求作之题,名曰法题;一为求证之题,名曰理题”,“然无论何种题,皆同一体裁,知其体裁,则作几何题时自不忙乱。”曹汝英对原书的增修主要是在附卷中,他所增之题,虽然绝大多数为西方初等几何书中所有者,但对中国人却是新颖的内容。如附卷一第一款“反求法”(即逆推法):“若将题目所求之事权作已知,反推题目所设之事,或推前之所学有何义理,与所设之事相关,则名曰反求。当反求时或须征引旧题或须作图,必谨记之。俟推得所设之事,或推得相关之理,乃反其次序,而顺列之,即得正求之法。”曹汝英认为:“反求法虽不能谓之定法,然法题往往可用此法求之,亦聊胜于无法也。”并列举理、法各一题说明反求法的应用。当代中算史家李迪认为:“这是首次在中国的数学文献上见到的有关逆推法的详细文字记载。”在附卷三第十题是“西姆松线”:“圆内有切界三边形,若于圆界上任取一点作垂线与三边正交,或与三边引长正交,则三垂线之端必同居一直线内。”在证完此题后曹汝英加注:“上圆戊庚线,西人称为子点至甲乙丙形之鲜氏线,此题乃鲜姆逊所立,因以其名名此线也。”附卷四第五题是著名的“九点圆”问题:“三角形从三角至对边各作垂线相交于正心点,次将正心点至三角之线各两平分之,则所分三点及三垂线之端并原三角形各边中点必同居一圆之界。”在附卷一第九款和附卷三第五款专门讨论轨迹问题,在说明轨迹内容的基础上曹汝英给出了轨迹定义:“无论直线曲线,若线内诸点恒与所设情节相符,而线外之点皆不相符者,购此线名‘点之公界线’。”“求公界线之题,大率分(甲)(乙)两级作之”,先按条件作出“公界线何在”,再证“公界线内无论何点皆与所设情节相符”。以上所引用诸项,均系首次见于中文文献。值得注意的是,在卷五第三定义后曹汝英解释了“几何”,他认为:“几何二字有两解,其一即若干之谓,此人人知者;其一乃任何度之谓,此则稍不易明者”。对著名的第五公设他认为:“此条公理,后人皆以为非极浅显,益尚有更浅之法可证其必相遇也。故学者暂可不相会之”。实际上这是独立不可证明的,欧氏几何正是以这条公理为特征。亦可知曹汝英尚不知非欧几何已经出现。对《增修欧氏几何》作出深入研究的是当代中算史家李迪的《曹汝英〈增修欧氏几何〉初论》(载《数学史研究文集第四辑》)。李迪认为:“《增修欧氏几何》一书,尽管内容是很浅显的初等平面几何学,可是却包括了不少对当时中国来说是很新颖的问题和思想,在《几何原本》研究史上应适当提及。总的来看,曹汝英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值得肯定。”《增修欧氏几何》的版本有清刻朱印本六册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卦变图传

    二卷。明吕怀撰。怀字汝愚,号巾石,永丰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师湛若水。事迹附见《明史·洪垣传》。该书主卦变之学,其例有宫变,有卦变,有爻变。大意是说,六十四卦为八卦之重。

  • 大戴礼注补

    十三卷。清汪照(生卒年不详)撰。汪照,初名景龙,字纚青,一字少山,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人。贡生,负诗名,精考证,工八分书;尝佐王昶分纂《金石萃编》;游陕西,历主华原横渠书院;著有《三家诗义证》、《

  • 周易易简编

    无卷数。明陆起龙撰。起龙字云从,上海人。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任永宁县知县。该书《自序》云:“采汉唐宋以来注疏及家藏未刻本多至充栋,笔之成帙。犹病其颐而杂,遂归根易简,融会精理,汇而成编。”又说

  • 适园丛书

    十二集,七十二种,六百八十九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编。丛书刊刻,到清代中后期已蔚为大观,张钧衡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搜辑罕见可传之书,刊刻成《适园丛书》。丛书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不分

  • 海珊诗钞

    十一卷。《补遗》二卷。附《明史杂咏》四卷。清严遂成(1694-?)撰。严遂成,字松瞻,一作松占,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累官云南嵩明知州,因事罢职。以工诗名世,其咏明史

  • 应庵任意录

    十四卷。明罗鹤(生卒年不详)撰。罗鹤,字子应,号应庵,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二百四十四条,大意欲仿《容斋随笔》、《学斋占毕》诸书。但因耳目颇为狭隘,不能尽有援据考证,

  • 七人联句诗记

    一卷。明杨循吉(1456-1544)撰。循吉事迹见《苏州府纂修识略》条。该书是作者与王仁甫、徐宽、陈章、王弼、侯直、赵宽六人会饮时所作。书中首列联句,后列六人小传,而以自己小传附后。又以会饮盛事的情况

  • 大学古本说故

    一卷。清劳光泰(生卒年不详)撰。光泰字榕坡。广东南海人。嘉庆二十五(1820)进士。是书首有光泰自序,称是书字句一遵阳明之书,但见解与之有异,独知最尊朱子而序次又与之不同。书中称在止至善以至能得,是体

  • 钦定时晴斋法帖

    十卷。汪由敦(1692或1693-1758)书,乾隆二十三年钦定辑刻。汪由敦,字师苕(一作师茗,又作师敏),号谨堂,一号松泉,安徽休宁(今属安徽)人。雍正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端。汪由

  • 奏议

    二卷。李颐撰。李颐,明代余干(今属江西余干县)人,字惟贞,号及泉。隆庆戊辰(1568)进士,官中书舍人,博习典故,负才名。万历(1573-1620)初擢御史,忤张居正,出知河南府,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