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墨薮

墨薮

二卷。附《法帖释文刊误》一卷。旧本题唐韦续(生卒年及里贯不详)撰。《墨薮》辑录前人论书之语,共二十一篇。所列篇目皆不列撰录者姓名,有的还加以删削,令后人难以深察。《墨薮》分上、下两卷。上卷共录十篇:“五十六种书”第一,“九品书”第二,“书品优劣”第三,“续书品”第四,“梁武帝书评”第五,“书论”第六,“论篆”第七,“用笔法并口诀”第八,“用笔阵图法”第九,“笔阵图十二章”第十;下卷辑录十一篇:“张长史十二意笔法”第十一,“王逸少笔势传”第十二,“虞世南笔髓论”第十三,“王逸少笔势图”第十四,“笔意”第十五,“晋卫恒等书势”第十六,“劝学”第十七,“贞观论”第十八,“书诀”第十九,“徐氏书记”第二十,“唐朝书法”第二十一。其中上卷第一篇之“五十六种书”中,韦续详细辑录了始自太昊“文字生”之后的五十六种书体:龙书(太昊庖牺氏作)、八穗书(炎帝神农氏作)、篆书(黄帝史苍颉作)、云书(黄帝时因卿云作)、鸾凤书(少昊金天氏作)、科斗书(有云颛项高阳氏作)、仙人形书(帝喾高辛氏作)、龟书(帝尧陶唐氏作)、钟鼎书(夏后氏作)、倒韭书(殷汤时仙人务光作)、虎书(周文王史史佚作)、鸟书(周文王时作)、鱼书(周时作)、填书(周之媒氏作)、大篆书(周宣王时史籀作)、复篆书(史籀作)、殳书、小篆(周时作)、仙人篆(李斯据之改为篆形)、麒麟书、转宿书(象莲花未开之形)、虫书(鲁秋胡妻浣蚕作)、传信鸟迹(六国时作)、细篆(李斯作)、小篆(李斯作)、刻符书、古隶书(秦程邈作)、徒隶书(程邈作,即今正书)、署书(汉萧何作)、蒿书(晋卫瑾、索靖善之,即行草)、气候书(汉文帝时司马长卿作)、芝英书、灵芝书、金错书、尚方大篆、鹤头书、偃波书、蚊脚书、垂露篆(汉章帝时曹喜作)、悬针篆(曹喜作)、章草书、飞白书、一笔书(张芝作)、八分书(王次仲作)、五蛇书、行书、散录(卫恒作)、龙爪书(晋王右军作)、蒿及行隶书、八体书、草书、虎爪书、鬼书、外国胡书、天竺书、花书。每一种书体皆或述其作者,或述其成因,扼要简明。第二篇“九品书”中,以古已有之的上、中、下三品中各分上、中、下三等凡九等录能书之人及能书之体;第三篇之“书品优劣”则以生动、形象、简炼之语评书家特色,凡四十人;第四篇“续书品”以三品九等共录八十人;第十篇录王右军之“笔阵图十二章”,指创意章、启心章、视形章、点说章、处戈章、健壮章、教悟章、观形章、开要章、节度章、察论章、譬成章。关于《墨薮》具体篇章数目,历来说法不一:《文献通考》载之十卷,《郑氏书目》只五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曰十八篇,又二十一篇。对于其作者则俱未标明。其后又附宋参知政事陈与义所撰《法帖音释刊误》一卷。此乃明代程荣校刊时所附。《墨薮》全书编辑杂乱,缺乏章法,旧文漫无条理,然所录之文,亦不乏精深见解,故多为后代论书法者所本。是书有《唐宋丛书》本、明程荣刊本、《格致丛书》本、《八千卷楼》有钞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一卷及《丛书集成汇编》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说文解字音韵表

    十七卷。清江沅撰。参见《说文释例》。是编为研究《说文》声读的著作。清代首倡研究声读者为戴震,其《答段若膺论韵书》云:“谐声字半主义半主声,《说文》九千余字,以义相统;今作《谐声表》,若尽取而列之,使以

  • 可经堂集

    十二卷。明徐石麒(1578-1645)撰。徐石麒,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乾隆年间赐谥忠懿。著有《可经堂集》。该集凡十二卷。共分十五类,包括疏、诗

  • 葵园四种

    三十九卷。清王先谦(已著录)撰。该书汇辑王先谦诗集、文集、书札及自撰年谱,有《王祭酒年谱》三卷、《虚受堂书札》二卷、《虚受堂诗存》十八卷、《虚受堂文集》十六卷。文集前有门人苏舆序,云“至自撰年谱,记其

  •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 淡庵文集

    六卷。宋胡铨(1102-1180)撰。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甲科,官资政殿学士。铨立朝刚毅,官枢密院编修、中书舍人,屡上疏,乞斩议和派大臣,文章千载后读之,仍有生

  • 内简尺牍编注

    十卷。宋孙觌(1081-1169)编。其生平履历见《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条。其门人李祖尧为之注。其注中多取孙觌自著诗文以资考证。因李祖尧亲从孙觌游、较之任渊注陈师道、黄庭坚诗闻见更为有据。注释准确,典

  • 安溪先生解义三种

    见《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

  • 周易原始篇

    一卷,清邓蘖撰。此书作者认为周易立义取象,皆有本原,故取周易与三坟书相互印证,欲弄清古人治易的沿革、思想。但其所据皆为伪书,故说虽新颖,但游谈无根。如其所据的三坟书,原书早已散佚,现今所见者都是后人伪

  • 纲鉴会编

    九十八卷。清叶沄撰。沄字蕃久,号松川,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温公《通鉴》,朱子《纲目》,年经月纬,学者所宗,为外纪、前编、续编所不及。“纲鉴”之名,为《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

  • 大同府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吴辅宏修,王飞藻纂,文光校补。吴辅宏,安徽歙县人,出身贡生,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大同府知府。文光字华亭,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大同知府。该志旧有明正德十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