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粹语
二十八卷。清代顾栋高(1679-1759)编写。顾栋高见《尚书质疑》。此书为宋代以来,诸儒家讲学的言论汇编,旨在调停朱(熹)陆(九渊)二派的争辨。全书摘录了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干、蔡沈、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等二十七家讲学的言论汇为一编(二十八卷)而成,作者把这些学说不一的内容列在一本书中,也说明了此书是朱(熹)陆(九渊)二派争执的“调停”之作。
二十八卷。清代顾栋高(1679-1759)编写。顾栋高见《尚书质疑》。此书为宋代以来,诸儒家讲学的言论汇编,旨在调停朱(熹)陆(九渊)二派的争辨。全书摘录了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干、蔡沈、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等二十七家讲学的言论汇为一编(二十八卷)而成,作者把这些学说不一的内容列在一本书中,也说明了此书是朱(熹)陆(九渊)二派争执的“调停”之作。
一卷。汉邹阳(生卒年不详)撰。邹阳,齐(今属山东)人。初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侍吴,吴王因立太子一事怨恨朝廷,阴谋反叛。阳上书极谏,吴王不纳。阳恐祸己,与枚乘、吴严忌至梁,跟随梁孝王。后羊胜等人嫉妒邹阳才
一卷。清虞景璜(生卒年不详)撰。景璜字澹初,浙江镇海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著有《三古异同录》、《传经兴废考》、《石经兴废考》、《古文通论》等。是编系虞氏读《说文》的札记,有指其疏漏的,有辨形似
一卷。宋洪瑹撰。洪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生卒年不详,里贯亦待考。是集录词十六首。卷末《清平乐·咏渔父》一阕,据《花庵词选》考,当为连久道词,而误入瑹词中。由是《空同词》实为十五首。其词今存数量不多,
十六卷。清程之玿、常煜辑。程之玿和常煜均为山西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编分前后两编。前编为程之玿集,后编为常煜集。前编为潞安明诗之选。对原诗重加抉择,细酌去留,详注其里爵出处。信者因之,疑者阙之
五十五卷,首一卷。清王元凯续修,严鸣琦续纂。王元凯,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曾任攸县知县。攸自汉置县,历有明征。志乘创自明初,至万历时已四修。迄清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朱英炽、康熙二十三年(168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四十卷。南宋徐天麟(详见《西汉会要》)撰。本书以范晔《后汉书》为本,旁采司马彪《续汉书》、刘珍等《东观汉纪》及《汉杂事》诸书,类分帝系、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
六卷。清王宏撰(生卒年不详)撰。王宏撰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明南京兵部侍郎之子,少与兄互相师友,博雅能古文。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著有《周易筮述》八卷、《十七帖述》一卷、《正学偶见
三十卷。明梅之撰。之字惠连,麻城(今湖北麻城)人。该书专为科举制艺而作,从《春秋》经传中归纳出一些题目,每题必载一破题,详列作文方法。供士子揣摹。以胡安国《春秋传》之说为主,名为发挥经义,实则割裂传文
二卷。南宋周密撰。周密生平事迹详见《齐东野语》。此书主要采录唐宋诸人所记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汇为一编。书中所记皆节录原文,并注明所取之书于其下。体例略仿《世说新语》而稍有变更。可资参考。今有《榕园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