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宋僧史略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根据每卷目录下注有“咸平二年(999)重更修理”文字记载推断、大体作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大宋僧史略》一书共分五十九门。上卷二十三门,从佛降生的年代开始,记载三宝的东传、三藏的翻译、寺宇的创建、中国人出家、服装、受戒、斋忏、礼节、讲经、注释经律论、传禅观、密教、以及西行求法等的起源。中卷十七门,从检约僧人的僧制起,记载行香、唱导、赞呗的缘起、僧官的设置、国师的封号、僧官的俸禄、官辖僧尼的机构、以及在朝廷的班位和内道场等的起源。下卷十九门,从皇帝诞辰僧人讲论经义,到赐紫衣、师号、授官秩、筑戒坛、结法社、赠谥号、对国王的称谓、戒坛的班位、出售度牒、盛经的七宝案、城门置天王像、上元节放灯、以及摩尼教等的起源,最后以总论一篇作结束。对于研究佛教史和佛教制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书记述广泛,考证也较严密,订正了一些史实错误。但也存在某些记载错误,如关于释迦的降生年代,在结论上承袭了周昭王时代降生这种不正确说法就是其中一例。本书中还记载了赞宁一些个人见解。他明确提出皈依佛门之人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主张释子不但要经佛业,也应该钻研儒、道教理。主张佛、儒、道三教要和平相处,帝王对三教不应偏废。认为修禅要根据教乘,不应以利口欺人。在“封授官秩”条中,认为释子竞争官阶,“胡不养其妻子,跪拜君亲”。在“度僧规秩”条中,认为国家出售度牒,以供军需,是败坏佛教的弊举。这些言论见解反映了五代至宋初佛教在社会上和思想上的一些情况。现见载版本有宋藏经本和释法道重刻本。

猜你喜欢

  •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生卒年不详,字韵渔,别字西圃,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咸丰间举人。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还留心实学,以期有用于世。对于疏导淮河、运河等民生国计,尤费苦心。年近六十,仍著书不倦。平生

  • 东山书院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光绪十八年(1892),胡元玉主讲于湖南攸县东山书院。《东山书院课集》为该院习课之士所作。卷首有胡元玉的序文,还有王闿运为之所作的序文。全书内容除数篇杂文之外,其余的都是经学。此学业都

  • 灵峰草堂丛书

    八种,十七卷。民国陈炬编。陈炬字衡山,贵阳(今贵州省贵阳市)人。丛书所收八种为:陈矩《灵峰草堂集》四卷、《凫氏为钟图说补义》一卷、《孟子弟子考补正》一卷、《天全石录》一卷、宋刘攽《孟子外书补注》四卷、

  • 曾子

    一卷。南宋汪晫(生卒年不详)编辑。汪晫字处微,其门人私谥康范先生,绩溪(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咸淳十年(1274),汪晫孙汪梦斗将此书和《子思子》同时献于朝廷,得赠

  • 籀经堂经说

    一卷。清陈庆镛撰。庆镛字乾翔,别字颂南,福建晋江人,道光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庆镛不仅疏劾贵近,敢于直言,而且经学亦颇精深。篇中如《生民首章鲁毛异同解》云:“使姜嫄为喾妃,稷为喾子,则周鲁何以特立

  • 菊潭集

    四卷。元孛术鲁翀(1279-1338)撰。孛术鲁翀,女真族。始名思温,字伯和,后更名翀,字子翚。顺阳(今属河南)人。大德十一年(1307),因荐授襄阳县儒学教谕。先后预修《世皇实录》、《大元通制》、《

  • 石经考异

    二卷(杭氏七种本)。清杭世骏(1698-1773)撰。世骏字大宗,号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雍正二年举人,乾隆元年召试鸿词,授编修,改御史。此书为补顾炎武《石经考》而作。顾氏依照《隋书·经籍志》

  • 说唐

    见《说唐演义全传》。

  • 双叩阍

    二卷。清张蘩(生卒年不详)撰。张蘩字采于,苏州人。据其卷前自序,张蘩乃一才女,工诗词,“丙戌应征北上,设帐王府,馆课之暇,奉内主命撰杂剧数种,悉付家优。”当她听到冯氏伉俪叩阍雪冤之情,即演为杂剧。其情

  • 燕山丛录

    二十二卷。明徐昌祚(约1602年前后在世)撰。徐昌祚,字伯昌,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曾为刑部官。徐昌祚因辑《太常寺志》,得以征各州县志,因采其所记,成《燕山丛录》二十二卷。这部书是作者官刑部时所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