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般涅集经疏

大般涅集经疏

三十三卷。唐代释灌顶(561-632)撰。灌顶,唐代僧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兴义(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省)。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称。(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973页)父早亡,其母生他后仅三个月,既会“音句”,与其母同称佛、法、僧三宝。其母惊异,告之摄静寺慧拯法师。师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为字”。(梁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7岁依慧拯出家于摄静寺,20岁受具足戒。至德元年(583),到天台山修禅寺拜智为师,学习天台教观。随侍大师左右听讲《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后都由他整理成书,世称天台三大部。开皇十五年(596),随智到金陵(今南京)作《净名经文疏》,十七年(597)智寂灭后,移住天台山,主持弘法讲座。并将智遗书和《净名经文疏》等带去扬州献给晋王杨广,奉杨广之命,返天台为师举办千僧会,建国清寺。后去长安弘法。隋末社会刀兵四起,乃隐居山寺,潜心从事著述。此间编撰成《涅槃经玄义》二卷,《大般涅槃经疏》三十三卷。晚年移住会稽“称心精舍”,讲说《妙法莲华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的有《国精百录》四卷,《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以及《涅槃玄义》、《涅槃文句》、《观心论疏》、《真观法师传》、《法界次第观门》等典籍。成为我国古代史上佛教及佛教文化的名人。《大般涅槃经疏》亦称《涅槃文句》,原称智讲说,弟子灌顶集。至湛然始称顶法师撰并改为疏。此书为注南本涅槃。古作十卷,宋时开为十八卷,明代南藏作二十六卷,北藏始作三十卷。此疏一改序正流通三分法,而行科为五章,即一召请涅槃缘,二天演涅槃施,三示现涅槃行,四问答涅槃义,五折摄涅槃用。共解经主旨是:谓涅槃之教,为五时终极,味属醍醐,宗归秘藏。体称常住,以为如来施化。非生现生而毕竟无生,法王示寂、非灭现灭而常住不灭。不遗墙壁瓦砾之偏以明佛性,一贯藏通圆之众而说真谛。与天台主张三智三德亦合。顶师花费五年心血而成的此书,成为弘涅槃,扬天台,持法身,延慧命的研习天台者必读之物,影响很大。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小尔雅

    亦称《小雅》。十三篇,即《广诂》、《广言》、《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十三篇中《度》、《量》、《衡》三篇《尔雅》所无,为《小

  • 离骚草木疏补

    四卷。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撰。屠本畯,本名畯,字田叔,鄞县(今浙江鄞县)人。以门荫入仕,官福建盐运司同知。《疏补》卷首有《离骚草木疏补序》(屠隆纬真撰),《自序》,《黎民表序》,吴仁杰原序。《离骚草

  • 四书集解

    不分卷。清朱应麟撰。朱应麟字耕岩,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是书以程朱为本,以吕晚村为次,认为其力辟异端,有功于后学。其他象《四书大全》、《四书存蒙》、《四书浅达》诸书,间或采取一二。所集诸家之解,又

  • 表忠记

    清丁耀亢撰。丁耀亢,生卒年不详,字西生,自号野鹤,山东诸城人,明代诸生。清顺治五年(1648)入京,由顺籍拔贡,官至容城教谕。颇负诗名,著有《丁野鹤诗抄》十卷,另著有《出劫纪略》、《续金瓶梅》等。传奇

  • 鹿氏家传

    一卷。清鹿氏后人编辑。该书汇集明朝鹿久徵及其子鹿正、孙鹿善继、曾孙鹿化麟各碑铭家传。久徵字子诚,号豫轩,直隶定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御史。正字成宇,值珰祸以援救左、魏、周三君子而有义闻。善继之事迹见《鹿

  • 研山斋珍玩集览

    无卷数。清孙炯(生卒年不详)撰。孙炯字挈庵,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吏部侍郎孙承泽之孙。著有《砚山斋墨谱》一卷。《研山斋珍玩集览》是孙炯的一部杂品之作。此书采取《退谷随笔》中所论述的铜、玉、磁器及笔、

  • 龙皋文集

    十九卷。明陆简(1442-1495)撰。陆简,字廉伯,一字敬行,号治斋,别号龙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兼侍讲学士。著有《龙皋文集》。是集为陆简文集。凡

  • 五音类聚四声篇海

    见《四声篇海》。

  • 老子识小

    一卷。清郭阶(详见《周易汉书考》)撰。郭阶认为;黄帝之前,不知何所谓儒,也不知何所谓道。“道”寄托于虚无,百姓安心于自然。孔子集天、地、人之大成,以儒家学说贯穿始终,但他不参照其他诸家之言论,不能知天

  • 两汉蒙求

    十一卷。宋刘班(生卒年不详)刘班字希范,吴兴(今属浙江)人。官至同知三省枢密院事。本书模仿李翰《蒙求记》的体例。收取两汉的事,以韵语编之。以便乡塾之诵习,而于史学无所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