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无见睹和尚语录
二卷。元代释先睹(生卒年不详)撰。先睹,俗姓叶,字无见,为天台显族。自幼资性秀颖,嗜书如命,过目成诵。父母素望他儒业成家,光宗耀祖。只因沙门东洲善公预示其孩童“此法器宜无滞”,感动其父母,遂诺先睹出家为僧,从师于古田垕和尚。无见将其一生研习佛法之说,整理成语录体佛书,即《天台无见睹和尚语录》流传于世,成为了解无见和尚佛学思想的有价值史料。现见载版本有清顺治丁酉刊本。
二卷。元代释先睹(生卒年不详)撰。先睹,俗姓叶,字无见,为天台显族。自幼资性秀颖,嗜书如命,过目成诵。父母素望他儒业成家,光宗耀祖。只因沙门东洲善公预示其孩童“此法器宜无滞”,感动其父母,遂诺先睹出家为僧,从师于古田垕和尚。无见将其一生研习佛法之说,整理成语录体佛书,即《天台无见睹和尚语录》流传于世,成为了解无见和尚佛学思想的有价值史料。现见载版本有清顺治丁酉刊本。
十六卷。明何楷(生卒年不详)撰。楷字元子,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唐王聿键在福建起兵,以楷为礼部尚书,后为郑芝龙所排挤,愤恚而卒。此书成于崇桢六年(163
二卷。明唐龙(1477~1545)撰。唐龙,字虞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有德名,著有《易经大旨》等。《群忠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时
四卷。清朱克生(1631-1679)撰。朱克生字周桢、一字念莪,号秋厓。宝应江苏扬州人。克生学问渊博,遍览群籍,但仕途不倡,不得已致力于诗骚。其诗有盛唐诗气象。其古文辞,如论史、论治河、论荐举等用世之
五十二卷。明梅鼎祚(1553-1619)撰。梅鼎祚生平详见《皇霸文纪》辞目。本集因郭茂倩《乐府诗集》而增辑之。郭本止于唐末,此本止于南北朝,用左克明古乐例。其所补者,如琴曲歌词庞德公之于忽操、见《宋文
①三卷。明王应乾修,郭毓秀增修。王应乾,淮阴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士。三十五年(1607)任堂邑知县。郭毓秀,古鄗人,顺治二年(1645)任堂邑知县。按堂邑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
一卷。《续稿》一卷,《诗三刻》一卷。清方芳佩(1728-1808)撰。方芳佩,字芷斋,号怀蓼,又号凤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方宜照之女,巡抚汪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乾隆十六年(1751)刊本,写刻
一卷。清廖平撰。此书取用札记体的形式,对《尚书》中的数十条疑义逐条进行辨析,是光绪丙午(1906年)在青神汉阳国粹精舍讲学时的讲稿。本书多附会经文,又引西方的一些学术名词,颇多怪异之论,但仍以今文经学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李拔等纂修。李拔,字清翘,号峨峰,四川人,乾隆十六年进士。曾任福宁府知府。福宁府志,明曾数修。书皆无存。李拔任知府后,恐故实放失,又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纂成此书。乾隆二十四
七卷。清高凤翰(1683-1743)撰。高凤翰,字西园,号南阜山人,又曰归云老人,胶州(今山东胶县)人。雍正初年,因荐得官,先后任安徽歙县县丞,绩溪县令,泰州巡盐分司,被诬免官。晚年,贫病而卒。凤翰性
二十六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李振裕,字维饶,号醒斋,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刑、工、户、礼四部尚书,曾督学江南。是集有诗文各十三卷,前后无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