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孟子音义

孟子音义

① 二卷。宋孙奭(962-1033)撰。孙奭字宗古,北宋经学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荏平西)人。端拱二年(989年)九经及第,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曾任国子监直讲等职。师从王彻学习五经。彻死,其门人皆从奭问难。曾受诏与邢昺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春秋传》、《穀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博通经学,释经有创见,传道授业,深受世人推崇,被尊为“惇儒”。传世除《孟子音义》外,尚有《孟子正义》十四卷,题为孙奭疏,实为南宋人伪托。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于十二经皆有音义,并兼及《老子》、《庄子》,唯独《孟子》无音义。孙奭奉诏校定赵岐《孟子章句》(或称《孟子注》),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著《孟子手音》二书,并参考陆善经《孟子注》,撰成此书。该书以赵岐《孟子章句》为底本,可与世传单行本《孟子章句》参证,并可证《孟子正义》之伪。传世的《孟子音义》版本有:清初影宋抄本(北京馆藏)、清康熙间《通志堂经解》本(复旦大学藏本有清丁士涵校)、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许瀚刻本(北京馆藏本有王国维校并跋)、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湖南师大等藏),另《四库全书》内抄录《孟子注疏》(即《孟子正义》,伪托孙奭疏)十四卷,《音义序》一卷、《题辞解》一卷、《原目》一卷,题汉赵岐注,宋孙奭音义并疏,这是传世的合刻本。② 一卷。唐张镒(?-783)撰。镒字季权,一字公度,苏州人。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凤翔陇右节度使,赠太子太傅,唐经学家。著有《三礼图》等。《新唐书·艺文志》有张镒的《孟子音义》三卷。《旧唐书》虽未载但传中有,且卷数相同。《宋史·艺文志》载《孟子音义》三卷,张镒撰,此书佚于宋后,唯孙奭《孟子音义》收之。其“孟子题辞”一条,并见于《正义》。马国翰辑成一卷半近百条。朱氏《经义考》有“子哙燕易王子”一条,而孙氏《音义》没有,当系误收。孙奭《正义》序中,讥其徒分章句,漏略颇多。该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猜你喜欢

  • 群书疑辨

    十二卷。清万斯同撰。万斯同生平事迹详见《声韵源流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等群书。全书共分十二卷,一至三卷考论经传,第四卷杂论丧礼,第五卷论周正及春秋孟子,第六卷为礼说及房室夹室、附庙考,第七卷为历代庙制

  • 南雍诫勖浅言

    一卷。明傅新德(生卒年不详)撰。傅新德字元明,又字商盘,定襄(今属山西)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侍郎。此书是任国子监司业署祭酒时训导诸生之文。凡诫言八条,为《淫荡》、

  • 朝城县志略

    一卷。清李煜纂修。朝城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邑令祖植桐重修,其后二百余年未再有续修者。其间,朝邑政治、风俗多有更移,建置、赋役几度迁变,有心者恐故实之放失,后辑更难,故纂成此志。《朝城县志略》光

  • 筠清馆法帖

    六卷。清梁荣光辑。梁荣光字伯荣,号荷屋。曾著有《帖镜》一书。梁氏对宋帖尤有真鉴,此帖即刻其自藏宋帖及墨迹。第一卷为晋、梁人书,第二卷为唐代君臣书,第四卷为宋人书,第五卷、第六卷皆为元人书。其中唐以前人

  • 后七国志

    见《乐田演义》。

  • 说文新附通谊

    二卷。清毛际盛撰。参见《说文述谊》。钱大昕尝云:“《说文新附》,徐鼎臣奉诏增入,非得已也。如‘经典通用某’,‘古通用某’,皆示有不必附之意,有业自纠正者。”毛氏本其师钱氏之说,对《新附》字博引古籍,加

  • 孝经大学合读

    一卷。清胡清瑞撰。胡清瑞字辑五,襄城(今河南襄城)人,以进士官河间知府。胡清瑞早年学从陆王入门,晚年酷爱汉学家言而力排程朱之说。胡氏认为,四子书都受宋人所毁,而《大学》受毁尤为严重。斥责二程、朱熹名为

  • 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 群雅集

    十二卷。清李振裕(生平详见《白石山房稿》)编。此集乃振裕督学江南时选录诸生诗、赋、杂文等汇刻成集。共十二卷。而目录则作四卷。第一卷之中又分为四子卷,第二卷之中分为二子卷;第三、四卷之中又各分为三子卷。

  • 藏书

    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李贽事迹详见《九正易因》。是书记述战国至元史事,纪传体裁,纪传之中,又各立名目。前有自序曰:“前三代吾均勿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