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仁县志

安仁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魏鈊等修,郑长瑞等纂。魏鈊,字容齐,山东东阿人,举人出身,乾隆九年(1744)任安仁县知县。此志于乾隆十五年(1750)十月魏鈊设局始修,至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书成刻印。此志可贵之处,在于广征博览,考证精确,对旧志订谬正伪。如进士逄汝霖、汝丹旧志云同怀兄弟,然其一中徽宗宣和榜,一中度宗咸淳榜,前后相距百余年,何能同怀,因据宋史予以改正。侨寓陈绩,登绍圣进士榜,安得兴安监镇,此志亦予订正,以求传信。旧志赋役多有不符,此志取正于《赋役全书》,自康熙元年,按年备录,俾民生国计,皆有所稽。惟全书不及武备,人物志亦过于简略,应是此志美中之不足。② 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朱潼修,徐彦楠等纂。朱潼,字莲庄,浙东归安(今属吴兴县)人,监生出身,同治五年(1866)任安仁县知县。《安仁县志》同治十一年(1872)刻印。旧志有目无纲,此志体例,悉遵新颁程式,为纲十,目五十四,间有旧志之目,为此志之纲者。旧志所列小引,均属散文,此志于十纲之首,仿雍正通志之例,改用四言韵语,以使纲目不至混淆。旧志记载,间有失实,此志特为改正,并加按语,说明参证典籍。旧志名宦志中列教谕于县丞之下,此志以乾隆七年,部议以教官职司教士,会祭班次,教官入七班行礼,公所坐次,教官列于县丞之上,故此志不名宦,改教谕居县丞之上,应是其斟酌得宜之处。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景垣修,张鹏等纂。张景垣,高苑人,曾任安仁县知县。张鹏,邑人,拨贡,候选州判。安仁县志于明代已有三修。迄清康熙知县陈黄永一修,知县周元良二修,乾隆知县谭崇易三修,嘉庆知县侯铃四修。此志乃继嘉庆侯志作。《安仁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全书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首序、例、纂修姓氏等。分为:卷一,天文志。卷二,舆地志。卷三,营造志。卷四,风土志。卷五,赋役志。卷六,学校志。卷七,典礼志。卷八,职官志。卷九至卷十一,选举志、人物志。卷十二,列女志。卷十三至卷十五,艺文志。卷十六,事纪、外纪。末以拾遗终。此志天文分星野、星占,连篇累牍,殊不合邑志体裁。图绘仅一县城图,余则详其八景,无裨史要。

猜你喜欢

  • 敬一堂法帖

    三十二卷。清蒋陈锡(生卒年不详)辑。蒋陈锡,字雨亭,生平籍贯不详。该帖刻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6),共三十二卷,其中唐宋真迹为七卷,元人真迹为十一卷,明人真迹为十四卷。该法帖中收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

  • 雪交亭集

    三册。明高宇泰撰。宇泰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字隐学,浙江鄞县人,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明亡后曾参与通海之役,被捕旋释。张肯堂翁洲寓所,交雪亭有一树一梅东西相接,宇泰爱之,遂以之为其文集之名。该文集为明末

  • 地理大全

    一集三十卷、二集二十五卷。明李国木(生卒年不详)撰。李国木,字乔伯,汉阳(今属湖北省)人。此书是李国木编撰的堪舆类图书集成。全书分一二两集。其第一集第一、二卷为晋郭璞《葬书》;第三至六卷为唐邱延翰《天

  • 左氏博议

    二十五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此书又名《东莱左氏博议》或《东莱博议》。据吕氏《自序》,此书是其居东阳之武川时,与从学者议论《左传》之语及课试之文,“予思有以佐其笔端,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

  • 周易议卦

    二卷。明王崇庆(1484-1565)撰。崇庆字德征,号端溪,开州(今四川开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该书泛论卦名、卦义,间或推及爻辞。《自序》说:“以六十四卦大义本诸彖

  • 周易析义

    十五卷。清张兰皋撰。张兰皋原名一是,字天随,江苏武进人。此书初刻于乾隆九年(1744),到乾隆十四年(1749)又改订八十页而重刻,遂为今本。大旨以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为宗,而佐证以宋、元诸说。

  • 古今同姓名录

    一卷。梁元帝萧绎(508-554)编。萧绎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幼时盲一目,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在位三年,谥号孝元。萧绎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注《汉书》一百一十五卷

  • 金石识别

    十二卷。美国代那(1813-1895)撰,美国玛高温(1814-1893)口译,华蘅芳(详见《代数术》)笔述。代那,美国著名地质学者,撰有《地质学纲要》、《矿物学细要》等书。玛高温,美国浸礼会传教医师

  • 中论札记

    一卷。清钱培名撰。其生卒年不详。钱培名是熙祚从子,官至县承。钱熙祚刻《守山阁丛书》,世称善本。钱培名又搜辑放佚以补其缺。为《小万卷楼丛书》。仅刻成十七种。其中如《越绝书》、《中鉴》、《中论》、《陆士衡

  • 书经疑言

    一卷。清王庭植撰。王庭植字实丞,江西庐陵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此书较少引用前人旧说,往往独抒己见。如王庭植解释“纳于大麓”,认为“大麓”就是太(泰)山之麓,“古‘太’字无点;麓,山是也。尧使舜行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