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射阳先生存稿

射阳先生存稿

四卷。明吴承恩(约1504-约1582)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后迁居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曾祖吴铭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仁和县学教谕,但官都不显。其父吴锐,因家境穷困,以经营绸布为生。他为人正派,富于正义感,“好谈时政,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吴承恩《先府君墓志铭》)。又喜欢研读群籍,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吴承恩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然而屡试不第,一直过着卖文自给的困顿生活,直至六十三岁的垂老之年,他才补上长兴县丞。两年后,因被人诬告入狱,释放后拂袖而归,后又补为荆州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承恩自幼敏慧好学,博极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又好奇闻,阅读了大量野言稗史及唐人传奇。为后来创作长篇小说《西游记》打下了文学基础。《西游记》的创作成功,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奠定了吴承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不仅能诗文,而且善画,“间作山水人物,观者以为通神佳手”(陈文烛《花草新编序》)。他能书,从现存的墨迹看来,他用笔潇洒,风采动人。在任长兴县丞时,吴承恩曾与“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交好,但在诗文创作上,他并不依傍七子的门户。其诗文创作“率自胸臆出之”。能较好地自抒情愫,颇得李白诗之余韵。郭麟《灵芬馆诗话》指出:“射阳先生诗笔,清而不薄,淡而能隽。”从现存诗观之,皆清婉流丽,在明代诗中可推为上乘。承恩还著有传奇小说集《禹鼎志》,选编词集《花草新编》。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数量不少,但因无子嗣,去世后大部分文稿散失。后由丘度从亲友中遍索遗稿,但也仅“存十一于千百”,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卷一为骚赋诗颂;卷二为序文;卷三为论赞杂著志铭跋启之类;卷四为障词诗余。首有陈文烛序文。《射阳先生存稿》在吴逝世后不到十年的万历十八年(1590)即刊印行世,但流传极少。1929年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发现的明刻本,可能是万历四十年以后经过丘度增补的复刊本,1930年曾据原刻本铅排出版。原刻本已运往台湾。刘修业据1930年铅印本重加辑校,易名为《吴承恩诗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书中收入陈文烛序、吴国荣跋和李维桢叙。另有刘氏所辑的《吴承恩诗文事迹辑录》等附录四种存世。

猜你喜欢

  • 明苏爵辅事略

    一卷。清苏泽东辑。泽东字选楼,广东东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苏爵辅名观生,字宇霖,东莞人。崇祯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唐王永历时任东阁大学士。唐王死后,他与何吾驺等在广州拥立唐王之弟聿,被封为建明伯,掌兵部

  • 辨忠篇

    二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此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论述忠有伪忠和真忠之分别,谓西人之论忠,不在于顺君,而在于爱国,要想做到忠,随时随事必自尽其爱国之真心,否则即是伪忠。伪忠之弊有三,首先是虚

  • 江左三大家诗钞

    九卷。清顾有孝(1619-1689)、赵沄辑。顾有孝字茂伦,吴江(今属江苏)人。诸生。居钓雪滩。以选诗为事。所选《唐诗英华》盛行于世;又有《五朝诗钞》、《明文英华》诸选。自著有《雪滩钓叟集》。赵沄表字

  • 养气斋稽经文

    一卷。清末陈文新撰。文新字石森,湖南邵阳(今湖南省邵阳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内容多为追求其同乡先辈王船山、魏默生、邹叔绩之说。其中有些篇目能举其本末,言之成理。而在“说中庸”一篇,断定作者是

  • 唐风楼碑录

    十一种,二十一卷,附录二卷。民国罗振玉(已著录)编。十一种为《西陲石刻录》一卷后录一卷、《吴中冢墓遗文》一卷、《芒洛冢墓遗文》三卷续三卷补一卷、《广陵冢墓遗文》一卷附一卷、《昭陵碑录》三卷附录一卷补一

  • 读易经

    一卷。清赵良澍撰。良澍字肃徵,号肖岩,安徽泾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著有《读易经》、《读诗经》、《读礼》、《读春秋》及《肖岩文抄》等。其言易,以宋儒为宗,敷陈义理而不及象数,与汉魏易注不尝涉列。

  • 删补颐生微论

    四卷。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

  • 秋塍文抄

    十二卷。《三州诗抄》四卷。清鲁曾煜(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鲁曾煜,字启人,号秋塍。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庶吉士未受职,乞养亲归故里。教授生徒,终于家。本集收文一百二

  • 丧服经传补疏

    二卷。叶大庄撰。大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光绪年间著成是书。此书没有序和跋。卷一从斩衰三年章到齐衰三月章;卷二从大功章到记。此书颇有新义。其可取者,如引张尔岐说,认为《礼记》

  • 我师录

    一卷。清代成孺撰。此书与作者所著《国朝师儒论略》体例大致相同,只是《论略》仅论及清代儒家,而本书论及上至尧舜、周文王、武王等。全书宗旨仍是调合朱陆二派学说的,调停之主要观点为:“立教”当以程朱学派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