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义疏

尔雅义疏

二十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一字兰皋,山东栖霞人。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精于名物训诂之学。《尔雅义疏》之外,尚著《反语考》、《山海经笺疏》、《春秋说略》、《荀子补注》、《春秋比》、《易说》、《郑氏礼记笺》、《竹书纪年校正》、《通俗文疏证》等多种。宋翔凤《尔雅义疏序》曰:“迨嘉庆间,栖霞郝户部兰皋先生之《尔雅义疏》最后成书。其时南北学者知求于古字古言,于是通贯融会谐声、转注、假借,引端竞委,触类旁通,豁然尽见。且荟萃古今,一字之异、一义之偏,罔不搜罗;分别是非,必及根原,鲜逞胸臆。盖此书之大成,陵唐轹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者也。”黄季刚《尔雅略说》曰:“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户门之书。”胡补安《中国训诂学史》曰:“其书视邵氏之《正义》为善,足与王氏之《广雅疏证》同其精博,为治《尔雅》者必须研究之书也。”三家对郝疏赞誉甚高。然梁启超《近三百年学术史》却曰:“郝氏《义疏》成于道光乙酉(1825年),后邵书且四十年。近人多谓郝优于邵,然郝自述所以异于邵者不过两点:一则‘于字借声转处词繁不杀’、二则‘释草木虫鱼异旧说者皆由目验’(胡培翚撰《郝墓表》引),然则所异也很微细了。何况这种异点之得失还很要商量呢,因前人成书增益补苴,较为精密,此中才以下尽人而可能。郝氏于发例绝无新发明,其内容亦袭邵氏之旧者十六七,实不应别撰一书。义疏之作,剿说掠美,百辞莫辨,我主张公道,不能不取邵弃郝。”案邵氏开创其事贡献甚大,郝氏接续其业,或缀辑异文,或增益旧说,或别为新解,或博引书证,贡献亦殊弘大。且郝氏作疏之时,古音学已有很大发展,学者咸知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故郝疏虽非尽善,但往往通贯声义,有所发明。郝疏确较以前著作丰赡详备,“取邵弃郝”未为允当。郝疏刻于《学海堂经解》者,或云经王念孙删定,或云经严厚民删节,传闻异辞,无由评审。沔阳陆建瀛刊本亦不足。咸丰六年(1856年)仁和胡珽刊本,系足本,较删节本多出四分之一;同治间郝氏家刻本系据胡本翻刻。又四川刻本、《四部备要》本(据家刻本)亦足。学者或谓郝疏当以《学海堂经解》本为定本。

猜你喜欢

  • 逍遥集

    一卷。宋潘阆(?-1009)撰,潘阆,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或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卖药京师,好结权贵。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太宗赐进士及第。真宗时,为滁州参军。潘阆之诗,有五代、晚唐遗风。

  • 玉井山馆诗集

    十五卷。《诗余》一卷。清许宗衡(1811-1869)撰。许宗衡字海秋,号我园,江苏上元人。道光十二年(1832)补博士弟子员。十四年(1834)举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选庶吉士,改官中书。八年

  • 宿松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邬正阶、郑敦亮修,石葆元、汪景祥纂。邬正阶,举人,官文林郎,清道光二年(1822)来任宿松县知县。郑敦亮,湖南长沙人,进士,道光六年(1826)知宿松县事。石葆元,字聿臻,号镜心,

  • 重修两淮盐法志

    一百六十卷。清王定安等撰。见《求关斋弟子记》条。是书前有两江总督魏光熹序,具言编纂经过。以下卷一至卷十为王制,内分子目为制诏、德音、圣制、功令,卷十一、十二为沿革,内分子目历代淮鹾才略上下,卷十三至二

  • 四王合传

    一卷。著者不详。该书记吴三佳、尚可喜诸藩事迹,惟书中所记有极不切实处,且脱误甚多。现有《荆驼逸史》本、《明季裨汇编》本、《扬州十日记》合刻本,而以前本讹字较少。

  • 清秘述闻续

    十六卷。清王家相、魏茂林、钱嘉福等撰。王家相,号艺斋,江苏常熟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二十四年由翰林院编修考选江西道御史,官至河南南汝光道。魏茂林,号笛生,福建龙岩直隶州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曾

  • 晋陵先贤传

    二卷。明欧阳东凤编。东凤字千仞,潜江(今属湖北)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常州府知府,谢病归,起山西按察司副使,又起南京太仆寺少卿,并不赴。晋陵乃常州别称,该书专记常州历代贤哲事迹

  • 周汉中集

    四卷。明周显宗(约1543前后在世)撰。周显宗,字子考,濮州(今河南省范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至汉中知府。著有《周汉中集》。是集为周显宗诗文集。凡四卷。前三卷为《自适稿》,

  • 明苏爵辅事略

    一卷。清苏泽东辑。泽东字选楼,广东东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苏爵辅名观生,字宇霖,东莞人。崇祯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唐王永历时任东阁大学士。唐王死后,他与何吾驺等在广州拥立唐王之弟聿,被封为建明伯,掌兵部

  • 吟堂博笑集

    五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杂采隋、唐以来闺阁之作,以死节、劝戒、奇遇、题咏、寄情分为五类。惟首二卷尚以风教为宗旨,但采择多有不力。其后三卷则略显鄙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