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古义

尔雅古义

①二卷。清钱坫撰。钱坫(1741或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副贡生,入毕沅幕,后官陕西乾州州判。病归,卒于家。著《说文解字斠诠》十四卷、《异语》十九卷、《诗音表》一卷、《尔雅释地以下四篇注》四卷、《尔雅释义》十卷、《史记补注》一百三十卷等多种。《尔雅古义》略考文字异同及他书可为证佐者,大致精采。其释“神,慎也”一条,引《檀弓》:“其慎也”注,慎当为引,礼家读然;据此知《尔雅》慎字与引通,“通慎”即“神引”。此条各家皆未道及。然如“鳢鲩鲖”以异说为据,亦小疏也。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曰:“此书搜辑群籍,为《尔雅》古义之证。其书较胡氏(案胡承珙)《古义》(案《尔雅古义》)为略,然亦有为胡氏所未及者,如‘贡’之训赐,据子赣名赐,及熹平石经,当作赣。贡乃贡献字。“如”之训谋,据《诗·柏舟》不可以茹,臣工来咨来茹,如茹古通用。其书通计不过数十条,然亦可为研究《尔雅》古义之参考也。”是书有《续清经解》本。②二卷,清胡承珙撰。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御史,转给事中,授福建分巡延建邵道、调署台湾兵备道。后乞假归,究心学术。著《毛诗后笺》三十卷、《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小尔雅义证》三十卷、《补遗》一卷、《求是堂诗文集》三十四卷及《尔雅古义》二卷等多种。胡氏谓《尔雅》为训诂之书,而文字多为后人所乱,草木虫鱼之名,偏旁大半俗增,古文率多改易,其存而可考者希矣。遂本乎此例而广之,为《尔雅古义》一书,凡《尔雅》古义不见于今书者,皆旁搜博引以证明之,如“阳”之训“予”,据郑注《鲁诗》及《易·说卦》虞翻注:阳为自称之词。“苦”之训“息”,据《周礼》注:苦读为盬。又据《诗》王事靡盬。靡盬谓靡有止息也。《尔雅》之“苦”,即《诗》之“盬”。凡此皆证据确凿而不迂曲也。是书为研究《尔雅》古义之善本。初刊于《求是堂遗书》中,复刊在《国粹学报》中。③十二卷,清黄奭辑。黄奭于群经正义、陆氏《释文》、《玉篇》、《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尔雅》佚文,自犍为文学以下凡十家,另有不详名氏者多则。凡所辑录,皆注明出处。有《榕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墅谈

    六卷。明胡侍(详见《真珠船》条)撰。胡侍博览古籍,手不释卷。每于读书之时,偶或发现可疑之处,辄书以记之,并加以考辨,征引颇为丰富,考证亦多有可据,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考辨古籍的同时,间论时事,对了解明

  • 御制劝善要言

    二卷。清世祖撰。清世祖即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此书大都是从诸家经典、成语中摘录的所谓“劝善格言”,尤其以宋代的《太上感应灵篇》中所摘的语句居多,共二百六十六条,如“勿以小善不足以为福而

  • 周官讲义

    六卷。清李步青撰。步青字吟白,江苏丹徒人,光绪副贡生。除此书外,另撰有《左传讲义》、《遁斋随笔》等书,多未刊行。是书于《周官》建官之制、命官之义,讲解甚详。先以《左传》为证,然后以史事为证,纵横上下,

  • 岁寒居词话

    一卷。清胡薇元(1850-1920?)撰。胡薇元字孝博,号诗林,别署玉津居士。,河北顺天大兴(今北京)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清末曾历官广西、四川、陕西等地。民国后成为清室遗老,卒于1920年以

  • 伊犁日记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批评朝政而得罪朝庭,谪戍伊犁。

  • 授经簃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授经簃在会同县学官署中,会同属湖南靖州。胡元玉当时在县学任教谕,除了给诸生开设时文课之外,还讲授经学。讲经先讲《论语》,时间大约一年,此书就是胡元玉将学生的课业汇集成册的。卷首有督学使

  • 训蒙千文注

    一卷 见《训蒙千字文》。

  • 宗圣谱

    十四卷。明邹泉撰。泉字子静,常熟(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是记述历代儒家学者行实的著作。体例上分八目,即孔圣谱、四配谱、十哲谱、郡贤谱、理学谱、经儒谱、史氏谱、著作谱。所谓谱,其目的乃在于理

  • 莫氏父子著述

    六种,三十一卷,附录四卷。清莫与俦、莫友芝撰,莫绳孙编。莫与俦字犹人,又字杰夫,贵州独山人。嘉庆年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改选遵义府学教授,从学者甚重。莫友芝为莫与俦之子,其生平详见《唐写本说文解字

  • 新加九经字样

    见《九经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