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大传

尚书大传

① 三卷《补遗》一卷。汉伏胜撰,郑玄注,清孙之騄辑。伏生字子贱,济南(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伏生秦时曾任博士,秦始皇焚书时,伏生将《尚书》一部藏于屋壁之中。汉朝建立后,伏生求遗书,仅得二十九篇。汉文帝时,伏生年已九十余,文帝派太常使掌故晁错前往山东从伏生习《尚书》,即《今文尚书》,立于学官。孙之騄,未详生卒年,字晴川,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学者。雍正年间官庆元教谕。孙氏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有《晴川八识》、《别本尚书大传》等多种著作传世。汉伏胜《尚书大传》、《隋志》称有三卷,至唐而佚。清人辑本,以孙氏为最早,其后卢文弨等人亦有辑本,虽渐趋完备,然皆在孙氏辑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孙氏所辑,因未见旧本,故仅从群书之中抄录荟萃而成,且根据《隋志》,亦分为三卷。其中虽偶有误失,但它是《尚书大传》最早的辑刊本,其价值和影响在有清一代也是很大的。有孙晴川八种本存世。② 四卷《补遗》一卷,《考异》一卷,《续补遗》一卷。汉郑玄注,清卢文弨(1717-1795年)校补。卢文弨字召弓,一作绍弓,号抱经,杭州(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学者。卢氏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曾任湖南学政。卢氏潜心汉学,好校书,校刊《抱经堂丛书》十五种,以精审著名。又有《群书拾补》及自著著作多种。本书卷首有卢文弨“自序”,言得孙之騄之本,并取之以与卢雅雨本相校,以卢本为详备,惟不免传写异同,便作《考异》若干条。卢文弨校补本《尚书大传》四卷,是以卢雅雨本为原本,而《考异》一卷及《续补遗》一卷,则皆卢文弨所增补。但卢氏《考异》以及《续补遗》中,舛错较多,有负“精审”之名。本书有清嘉庆庚申(1800年)爱日草堂刊本。③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书首题济南伏生撰,北海郑氏注,前面还载有郑氏序。本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与雅雨堂本相同,不过没有卢见曾的序。雅雨堂本“虞夏传”下面有“唐传”二字,本书则没有,其间两书也偶有个别文字不同的现象。不过雅雨堂本没有《续补遗》,本书则有,可能是取自抱经堂本,却又没有收入卢文弨之《考异》。本书错谬之处甚多,尤其是把“虞夏传”列于“唐传”以前的做法,显系后人臆改而成。《四库全书》著录的,就是用这种本子,而《提要》也没有指明其失误。清人陈寿祺曾作辨伪,对之进行了详细的辨伪工作。本书为嘉庆年间刊本,但未标明付梓年月,从其基本情况来看,应当是在雅雨堂刊本之后。④ 四卷,《补遗》一卷。汉郑玄注,清樊廷绪校。本书卷首有卢见曾序,又有樊廷绪的二序,书后有沈粲跋。樊序云,是书有扬州本、杭州孙氏本、德州卢氏本、吴兴董氏本。樊序称,董本采摭较富,而以己意诠次,结果其先后次序有错误。只有卢本遵照郑注,但它也不免节次混淆,字句有误。樊氏便取董本略为校正,以成本书。樊氏又说看到了仁和卢氏本,大概是以孙氏本校德州卢氏本者,其《续补遗》一卷就是取自于孙本,而董本没有收集到的。但是现在看樊本所下按语,有云“董本作某”,有称“原本伪某”等字样,并没有标明所依据的本子。本书有嘉庆五年(1800年)刊本存世。⑤ 三卷,序录一卷,辨伪一卷。汉郑玄注,清陈寿祺(1771-1834年)辑校,陈澧(1810一1882年)编定。陈寿祺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今闽侯县)人,清代经学家,嘉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初治宋、明理学,后专治汉学,以为两汉经师,莫先于伏生,莫备于许慎、郑玄,乃搜集汉儒旧说,辑为《尚书大传定本》,所撰《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均为完稿,由其子陈乔枞续成。另著有《五经异义疏证》、《左海经辨》、《左海文集》等。陈澧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清代学者,文学家。道光年间举人,曾任河源县训导。治经不受汉、宋门户的限制,广涉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算术等学科,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等著作多种及大量诗、词、骈、散文。在本书书末陈澧的“附记”里,谈到陈恭甫(陈寿祺)辑校的《尚书大传》最为详核,但是陈寿祺本的“序”说是三卷,刻本则是五卷,每卷之内的刻板也大多不太连贯,案语的大小高下也不整齐划一,所以陈澧便重新编定合并为三卷,缮写整齐之后又重刻此书。《辨伪》一卷就是“序”中所说的“订误”。陈氏辑本共参校了仁和孙晴川本、德州卢雅雨本、曲阜孔丛伯(即孔广林)本等几种本子,只是没有参考吴兴董氏本。陈澧重加编定此书,未能增补入董本中之十余条,甚是可惜。本书有古经解汇函本。

四卷。《补遗》一卷。旧题汉伏胜(生卒年不详)撰。胜字子贱,古书多称之为伏生。西汉著名经学大师。秦时博士。始皇焚书,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汉兴,取消禁书令,伏生搜寻所藏,失数十篇,余二十九篇。伏生以之讲学于齐鲁之间,门徒以隶书记录,世称伏生所传为今文《尚书》,事详《史记·儒林传》、《经典释文·叙录》。据《玉海》载《中兴馆阁书目》引郑玄《尚书大传》序称:“伏生为秦博士,至孝文时年且百岁,张生、欧阳生从其学而受之。音声犹有讹误,先后犹有舛差,重以篆隶之殊,不能无失。生终后,数子各论所闻,以己意弥缝其阙,别作章句,又特撰大义,因经属指,名之曰传。”是此书乃伏生门徒据其遗说编纂撰写而成,非伏生自撰。此书内容有说解《尚书》者,亦有与《尚书》内容无关者,体例类似《韩诗外传》、《春秋繁露》,与经文在离合之间。书中保存大量古训旧典,于《尚书》研究、古史研究、古汉语研究、古哲学研究等,均有一定价值。书中《洪范五行传》一篇首尾完备,汉代纬候之说,滥觞于此,影响后世极为深远。此书原本久佚,清初传本有扬州四卷本、杭州三卷本,二本各附《补遗》一卷,扬州本兼有郑玄注,库书系据扬州本缮录。最早注解此书者为东汉郑玄、清人卢文弨撰《考异》一卷、《续补遗》一卷,陈寿祺撰《存录》一卷、《辨讹》一卷,王闿运撰《尚书大传补注》七卷,于此书均有所考证、补苴。此书现存版本有清惠氏红豆斋抄本,雅雨堂刊本,《汉魏丛书》本,陈寿祺校注本、嘉庆五年(1800)爱日草庐刊本、道光十年(1830)广州刊本、崇文局本,光绪间刊三十三种丛书零本,民国十六年(1927)涵芬楼影印《四部丛刊》本等等。

猜你喜欢

  • 忠肃集

    二十卷。宋刘挚(1030-1098)撰。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任冀州南宫令,有政绩,与李冲、黄莘并称“河朔三令”。王安石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里行,但他不附合王

  • 春秋世族谱补钞

    一卷。清叶兰撰。叶兰字琪园,聊城(今山东聊城)人。该书附在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之后,有作者自序,称该书是作者平时阅读《左传》杂记而成,以补充《春秋世族谱》的缺遗。考其所补共有二类:一类是王朝列国后妃诸

  • 墨客挥犀

    十卷。旧题宋彭乘撰,实则后人伪托。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此书是两宋间人采辑诸书而成,故宋时传本,不题撰人姓名,知非彭乘所撰,则无自疑为赝作矣。所采诸书,以魏泰《东轩笔录》、沈括《梦溪笔谈》、惠

  • 太平府志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

  • 抱山堂集

    十四卷。清朱彭撰。朱彭字亦钱,号青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未详。诸生。朱彭博治群书,尤熟于掌故。曾撰《吴越古迹考》若干卷、《南宋寓居录》若干卷,足以传后。惜不戒于火,致使文献无征。又撰《湖山遗

  • 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九卷,朱贾宪(生卒年不可考)撰。《宋史·艺文志》载贾宪撰《黄帝九章算法》九卷,今已夫传。与贾宪同时期王洙(997-1057)说:“近世司天算楚衍为首,既老昏,有弟子贾宪、朱吉著名。宪今为左班殿直,告隶

  • 历朝诗约选

    九十二卷。清刘大櫆(1698-1779)选辑。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生,师从方苞,为姚鼎推崇,系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有《海峰文集、诗集》等。《历朝诗约选》为何维朴校,因书第

  • 弇州史料

    三十卷。明董复表编。复表字章甫,华亭(今上海市)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采掇《王世贞文集·说部》中有关朝野事迹记载的内容,汇成一书,无所考证,体例亦非集非史。不足资信。

  • 唐史论断

    三卷,宋孙甫撰。孙甫(998-1057),字之翰,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天圣年间进士,累官秘阁校理,并著《三圣政范》,以前三朝故实校时政得失,力陈与西夏和盟的利弊关系,直言敢谏,反对宋夏和议,甚至

  • 庐溪集

    五十卷。宋王庭珪(1079-1171)撰。王庭珪,字民瞻,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调茶陵丞。与上官不合,弃官隐居庐溪。绍兴中,胡铨谪岭南时,庭珪以诗送之,有“痴儿不了公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