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会先贤录
一卷。清宗稷辰(1792-1867)辑。稷辰字迪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累迁至山东运河道,年三十以疾告归。著有《躬耻斋文钞》、《躬耻斋诗钞》、《四书体味》等并传于世。该书以理学忠孝为准,辑浙江山阴、会稽二县先贤名人事实,并为之小传。书中有稷辰序。现有道光十年(1830年)刊本。
一卷。清宗稷辰(1792-1867)辑。稷辰字迪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内阁中书,累迁至山东运河道,年三十以疾告归。著有《躬耻斋文钞》、《躬耻斋诗钞》、《四书体味》等并传于世。该书以理学忠孝为准,辑浙江山阴、会稽二县先贤名人事实,并为之小传。书中有稷辰序。现有道光十年(1830年)刊本。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敛者,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
① 六卷。明孟称舜(详见《酹江集》十卷残本)编。《酹江集》原本三十卷,今存两种残本。一为十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十种。此集为六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六种,其中《狂鼓史》(十卷残本)题为《渔阳三弄》),《替
一卷。近代章炳麟撰。章氏生平著述,参见《新方言》。章氏自叙云:“近代言小学者众矣,经典相承,多用通假,治《雅》训者,徒以群义比类相从,不悉明其本字。……余以鞅掌之隙,息肩小学,诸生往往相从问字,既为陈
一卷。清末杨澄鉴撰。澄鉴字伯衡,安徽省桐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能自立新说,阐述经意于文字训诂之夕下。如推阐张惠言《易》合《周礼》之义,根据《易》家来征《周礼》。谓《礼记·月令》本于《吕氏春
八卷。明梅守箕撰。守箕,字季豹,安徽宣城人。生卒事迹均不详。因诸生不第,取诸生业焚之,致力于古文辞,别无所好。嗜酒,醉后作文,狂呼大啸,旁若无人。该集前有吴郡王世贞作的序文,以天干、地支编年排列,每二
一卷。晋贺循(详见《丧服谱》)撰《隋》、《唐》志均无《葬礼》之目,《通典》《太平御览》引贺循《丧服要记》外,又引贺循《葬礼》,盖本是两书,《丧服要记》拟《仪礼·丧服传》,《葬礼》拟《仪礼·士丧礼》也,
十六卷。清胡凤丹(1823-1890)撰。胡凤丹,字齐飞,号月樵,永康(今浙江)人。此集凡诗十六卷。卷一为古乐府三十九首,卷二为古乐府三十一首,卷三为古体诗四十一首,卷四为古体诗二十九首,卷五为古体诗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陈氏字大冶,号雪庐,怀宁人(今安徽安庆)。道光乙未(1835)进士,曾任甘肃古浪县知县。这本书以诗经说起,以次及之,许多说经的观点十分可取,如对《书经》中的古今文的问题提出的见解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钟祥、张瀛修,庞鸿文等纂。庞鸿文,字伯絅,号絅堂,光绪二年进士,历仕太常少卿、通政司副使等。清雍正六年(1728),常熟析分昭文,分修两志,乃有常熟陶志、昭文陈志,其后复
十卷。补遗一卷。清王余佑(1615-1684)撰。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入清后,隐居易州(今河北易县)五公山,教授生徒,不求闻达。史传称其“尝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