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①三十二卷。明杨宗气修,周斯盛纂。杨宗气,字钟山,陕西延安卫(今陕西延安)人。周斯盛,宁州人。嘉靖四十年(1561)以进士任山东提学副使,筑河汾书院,集隽异士肄业其间,月有课,季有试,文教大兴。《山西通志》始修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当时巡抚李侃、胡谧所创,榆次阎朴、宁化潘高续修。稿成,刻未竣,潘高捐馆而辍。八十余年后,杨宗气来任,即命山西督学周斯盛主其事。以成化《山西通志》为底本,参以阎朴、潘高稿本,稍加删润,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印。全书二十门,书前有杨宗气序。此志较成化志卷数扩增约一倍,前者十七卷,略显单调,此志较为宏阔。条目较前多有损益。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以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鞑靼、俺答等部不断入扰,明朝在山西的边防军务显得更加重要,此志卷二十七至二十九言武备。嘉靖二年(1523)山西潞城青羊里爆发了陈卿领导的众达五万余人、长达五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书中偶有反映,是极为珍贵的资料。杂志门中,记录了弘治十二年朔州陨石情况,十分详细,为国内外天文学家所重视。此外,杨宗气的序言论及方志的性质、功用和编纂原则,也引起方志学界的重视。此志不足有二:一是删去成化志十七卷中碑目,殊为遗憾;二是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的艺文志,约占通志总卷数的十分之一。该志书的刊行,为明万历以后县志的纂修奠定了基础。②三十二卷。清穆尔赛修,刘梅纂。穆尔赛字文如,满洲人,科第不详。刘梅,字籍不详,康熙年间任山西提督学政。早在康熙十三年(1674)提督学政谢观曾修山西志书,十五年(1676)由山西名儒范鄗鼎删润订正。时隔数年又由山西提督学政刘梅“缺者补,冗者芟,信者传,疑者缺”,五易其稿,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三十二目。分为:图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分署、学校、祠祀、贡赋、屯田、水利、盐法、兵防、马政、帝王、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孝义、列女、隐逸、寺观、杂志、祥异、艺文。所收门目存在不少疏漏简脱,但较成化、嘉靖旧志,则订证良多,内容较丰富。如图志考目,旧志图极简略,该志书则详加考订,首星野,次古冀州,次帝都、北岳、中镇等等,以至于全省八郡三关诸图,略著其说,俾开卷一目了然。又如选举目,不仅仅是科举名录,而且还全文照录明洪武三年科举条格以及其后六次的补充规定;并对科举的意义、要求,乡试、会试的时间、次序、名额、内容、文体,对中试者授予的官职、品级等都详细记述,一一介绍。又如职官目,将山西历代府、州、县官也都载入省志。其不足之处,纂修者厘订欠精,有人说它“采摭虽富,舛谬实多”。③一百八十四卷。清曾国荃修,王轩、杨笃等纂。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曾国藩之弟。咸丰二年(1852)优贡,工古文诗词。咸丰六年(1856)随兄率湘军出境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攻破天京(南京),以军功历任浙江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巡抚、陕西巡抚,光绪三年(1877)任山西巡抚,陕甘、两广、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礼部尚书等职。他除主修光绪《山西通志》外,还主纂《湖南通志》,光绪五年(1879)曾通令山西全省州县修志,发布修志檄。此外,还为《五台新志》作序。王轩(1823-1887),字霞举,号青田,又号顾斋,山西洪洞人。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同治三年(1864)请假归里,主讲晋阳、令德两书院。他是山西著名学者,著有《耨经庐诗集》、《勾股备术细草》。杨笃(1834-1894),字巩同,号秋湄,山西乡宁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曾任河北宏州书院山长、山西繁峙县教谕、阳曲县训导和襄垣县教谕。精通经史,工金石书法,多有建树。一生著述有:同治《西宁新志》、《蔚州志》、《屯留县志》、《繁峙县志》、《壶关县续志》、《代州志》、《长子县志》、《五台新志》、《长治县志》、《潞城县志》、《天镇县志》等十一部州县志书和一部通志。光绪五年(1879),山西通志局成立,王轩为总纂,杨笃与杨深秀为分纂。十三年(1887),王轩病故,杨深秀赴京任职,志书编纂几乎陷于停顿。杨笃毅然担起修志重担。虽疾病缠身,仍不停执笔。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分图、谱、考、略、记、录六门三十七类。图三卷、谱十九卷、考三十五卷、略二十二卷、记二十卷、录八十四卷。该书为清代名志之一。此志门目安排得当,“头绪繁多者则区为子目,事体相近者则为附目”,其特点如下:一、记述“皆用史法而不袭用史名,其变传为录甚严谨”。二、每一个门类都有小序加以概括。载地理沿革“视旧志加详”,考订精确。三、图与谱两同类,做到“用图检谱,以谱证图”。四、记山脉走向、河流流经则“按水经注仿其体为山川考”。五、古迹考则“古迹皆别为图附焉”。六、人物一门“多录旧志,余无所蹈袭”。七、间有录用则注明“冀存原书”。八、各类中,独缺艺文,可称有识。九、尤其值得提及的是金石记十卷,收罗宏富,考订精确,为海内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所推崇,因而另印单行本,取名《山右金石记》行世。学人多认为该志“义例精严,蔚然大作”,得到张之洞、梁启超的好评。此志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补版重印本。

猜你喜欢

  • 四书经学考

    ① 十卷、补遗一卷。续考六卷。明代徐邦佐撰正考,《续考》乃明陈鹏霄撰。邦佐字孟超,钱塘(今属杭州)人,鹏霄字天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正考成于崇祯元年(1628),杂抄旧籍,疏漏甚多;

  • 妇婴新说

    一卷,英国合信(详见《西医略论》)撰。咸丰七年(1858)合信至上海,撰《西医略论》,以补充《全体新论》之不详备之处,其中论及外科之学,便有人责难合信,认为江南人柔弱,不可轻易以刀技治病,西医之法不能

  • 永春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郑一崧修,颜铸等纂。郑一崧,乾隆末年任永春州知州。永春州志可考者始于明万历四年。其后曾数修。郑一崧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有不足处,又设局重纂,终成此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印。共十

  • 黄氏日抄

    九十五卷。南宋黄震(1213-1280)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历任吴县尉、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师事五文贯,

  • 春秋贯摄

    二卷。不著撰人。全书分为上下二卷,共二册,卷端题“谦牧堂钞写”。第一册首页有“谦牧堂藏记”白文方印,及白文“继震”、朱文“又云”等小方印;末页有“守鹿杨氏世家”朱文方印。第二册略同,只是首页无谦牧堂印

  • 经济文衡

    《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不著辑者姓名。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有杨一清《序》,但称先儒所撰。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朱吾弼《序》,仅称其为董崇相家藏

  • 眉公群碎录

    见《群碎录》。

  • ■书堂笔记

    二卷。清代郝懿行(1757-1825)撰。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栖霞(今山东东部)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潜心著述,精于名物训诂之学,著有《易说》、《书说》、《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竹书纪

  • 高庙纪事本末

    无卷数。不著撰人。明末清初目录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逐录有该书,亦称不知撰人。其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记述明太祖事迹,名为《高庙纪事本末》,知其撰人当为明朝人或明末遗老。全书四十篇,大多抄录《明

  • 孟子刘熙注

    一卷。汉刘熙(详见《孟子刘注》)撰,叶德辉编辑。《隋书·经籍志》载刘熙注《孟子》七卷,《唐书·艺文志》同。李善注《文选》,裴駰集解《史记》,颜师古注《汉书》皆引刘注。至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才不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