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崔真人脉诀

崔真人脉诀

一卷。旧本题紫虚真人(生卒年不详)撰。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校评。据考紫虚真人为宋道士崔嘉彦,字希范,南康(今属江西)人,封紫虚真人。此书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又名《脉诀》、《崔氏脉诀》,为崔氏在《难经》、王叔和《脉经》、高阳生《脉诀》等脉学专著基础上编撰而成。崔氏认为“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状。其枢要,但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书中包括脉理、诊脉方法,三部九候与脏腑配属关系。二十七种常见病脉体象,诸病主脉及脉象诊断意义,妇儿脉法,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等内容,均有阐述。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脉诊、寸口分部、主要脉象,并以浮、沉、迟、数四种脉象为主,统述其他病脉,对多种脉象进行脉证分析,并附怪脉数种。崔氏善于将寸、关、尺三部脉与上、中、下三焦及脏腑、肢体病证相联系,并扼要地加以辨证归纳,尤其对革、牢两脉的论述以其为最早。内容简明扼要,为四言歌诀形式,便于习诵,文字通俗易懂,概括性强,颇为后世重视,为古代脉学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此书流传颇广,明朝李言闻曾予以改编补订,名为《四言举要》,后其子李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东垣十书》本、1916年广益书局石印《陈修园医书四十种》本。

猜你喜欢

  • 参同契

    见《周易参同契》。

  • 周易辑说存正

    十二卷。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清杨方达撰。此书共有经二篇,传十篇。一概依《本义》之旧。大旨也多主《本义》,只有卦变之说主程而不主朱。其体例以为一定要使正义先明而后以旁义参之,宾主秩然,则象理各得。所以

  • 明季东莞五忠传

    二卷。明陈伯陶撰。伯陶字子兰,东莞人,进士出身,官至江苏提学使。清入关后,不复出,居于九龙,因号九龙真逸。该书原题即为九龙真逸撰。明末袁崇焕、陈策、苏观生、张家玉、陈象明等五人,或以间死,或殉节,或战

  • 新修江宁府志

    五十六卷。清吕燕昭修,姚鼐纂。吕燕昭,字仲笃,河南新安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官知县,擢知州,迁知府,嘉庆十二年来任江宁知府。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称惜

  • 游道堂集

    四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郙甫。江苏宝应人。乾隆举人,少与刘台拱齐名,从事经传、训诂、声音、文学。著有《经传考证》、《礼记训纂》,辑有《白田风雅》等。此书内容,卷一为杂著,辑

  • 快独集

    十八卷。明李尧民(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李尧民字耕尧,山东济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著有《快独集》。此集为李尧民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六卷,文十二卷。前有

  • 东庵集

    四卷。元滕安上(1242-1295)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今属宁夏)人。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姚燧为其作墓碣铭,称所著有《东庵类稿》十五卷。《经籍志》称安上《东安集

  •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

  • 测史剩语

    六卷,明冯士元撰。士元字廷对,新昌(今属江西省宜丰县)人。万历中期由贡生授靖安县训导之职,后升任河南府教授。《测史剩语》杂取春秋至唐代的史事,作者逐一评论。其中以人物标题的有二十四篇,以事件标题的有三

  • 集程朱格物法

    一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作者针对陆(九渊)王(守仁)学说中“格物者为格去物欲,还虚明之本体”的观点,摘取程朱学说中的关于“致知格物”的重要论述加以驳斥,旨在批驳陆王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