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口义

庄子口义

十卷。宋林希逸(生卒年不详)撰。林希逸,字肃翁,号庸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善诗书画。累定间官至司农少卿,终于中书舍人。撰有《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冲虚至德真经庸斋口义》,合称为《三经口义》。《庄子口义》,即《南华真经口义》。前人注解《庄子》者,有晋代郭象、宋代王雱、吕惠卿等。他们所注《庄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林希逸作《口义》,于卷首序文中斥郭象之注没有分章析句,王雱、吕惠卿虽有分析但其说大旨不明,又使人有疑于庄子。认为读《庄子》有五难,其一是佛书惑人,其意与《庄子》相反;其二是因为佛家欲与庄子争崇而其言过当;其三是象佛书所谓上乘之说而其言过高;其四是笔端变化,不可以寻常文字蹊径求之;其五是语脉机锋多如禅家顿宗所谓剑刃上事而儒书中未尝有。认为必须精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见理素定、识文字血脉、知禅宗解数,具此眼目以后才能知《庄子》所言之意。称自己少年尝闻于乐轩,因乐轩而闻艾轩之说,文字血脉,颇知梗概。又说他已学涉猎佛书,然后才悟出纵横变化的玄机,关于《庄子》一书才有所得,这是前人未能尽究的。林希逸之学本于陈藻,而陈藻之学得于林光朝。所谓乐轩,为陈藻别号,艾轩是林光朝别号。书中所称先师,是指陈藻而言。序文中斥郭象、王雱、吕惠卿等人之语,未免有失公正。但其释解《庄子》,从大处着眼,体会其旨,随文衍义,不作艰深之语,不务为支离之说,剖析明畅,优胜后来一些人的注述,是研究《庄子》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孔子门人考

    ①一卷。清朱彝尊(详见《经义考》)撰。朱氏以受业于孔子者为弟子,受业于弟子者为门人。书中共收孔子门人三十一人,后又附《孟子弟子考》十七人。于诸人事实从略,而详于历代封爵。此书有康熙年间刊《曝书亭全集》

  • 通纪集略

    五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晚知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另著有《史怀》、《古书归》、《唐诗归》、《诗合考》、《隐秀轩集》等。该书上起太

  • 永历实录

    二十六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斋,湖南衡阳人。晚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崇祯举人。曾参加桂王政权,后觉国事不可为,遂隐居,从事著述近四十年。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都

  • 西昆酬唱集

    二卷。宋杨亿(974-1020)编。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杨亿七岁能文,十一岁诏送阙下试诗赋,受宋太宗及大臣宠爱。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试翰林,赐进士。宋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参与编

  • 诗经异文

    三卷。朝鲜申绰撰。该书前有申氏自序,序云:“使三家在者,未必其言尽得风雅之旨。然去古未远,且传受有素,参听并观,拔尤从长,有足以阐发幽滞,辩别莠好,而今不可得矣。其散出于杂文,或诸家传注者,亦多可观。

  • 春秋演孔图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演孔图》,系为推演孔子之事而作。书中叙述孔子因获麟而作《春秋》,九月书成,端门受命,天降血书,中有作图制法之状,故名《演孔图》

  • 太元经

    一卷。晋杨泉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杨泉字德渊,三国吴人,征聘不就,从事著述。今仅存《物理论》残篇,杂入晋傅玄《傅子》一书中。上继汉桓谭、王充。主张人死之后无遗魂。开范缜《神灭论》之先河。是书仿

  • 迩训

    二十卷。明方学渐(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方学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大理寺少卿。著有《桐彝》三卷等。《迩训》一书专载方学渐家乡人物的言行、事迹、交谊和他的先世可以效法的事迹的笔

  • 唐阙史

    二卷。唐高彦休(873-944)撰。高彦休号参寥子,籍贯不详。乾符甲午二十一岁举进士,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官衔为摄盐铁巡官、朝仪郎、守京兆府咸阳县尉、柱国。书前有自序,称书作于僖宗年间,共五十一篇

  • 易见

    九卷。清贡渭滨撰。贡渭滨字羡溪,丹阳人。此书前列易序传,序诸儒姓氏易学源流,邵子、程子、朱子《纲领》以及《筮仪五赞》、《经传音释》、《本义异同》、《程传异同》,不入卷数,末尾附有《启蒙大旨》,也不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