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平录
五卷。明傅履礼、高为表(生卒年俱不详)同撰。傅履礼题长芦盐运司知事,高为表题沧州学正,其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五卷,采辑前代至明代事迹,分类编辑,其中廉录三卷,分卿相、馆阁、宪台、省郎、监司、守令、武臣七类;平录二卷,分畿内、外藩、郡州、列县四类。廉者,即操守;平者即听断也。每类之中,各以时代为次。万历十六年(1588)长芦巡监御史东莞谭耀刻之。
五卷。明傅履礼、高为表(生卒年俱不详)同撰。傅履礼题长芦盐运司知事,高为表题沧州学正,其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五卷,采辑前代至明代事迹,分类编辑,其中廉录三卷,分卿相、馆阁、宪台、省郎、监司、守令、武臣七类;平录二卷,分畿内、外藩、郡州、列县四类。廉者,即操守;平者即听断也。每类之中,各以时代为次。万历十六年(1588)长芦巡监御史东莞谭耀刻之。
十卷。元陈镒撰。镒字伯铢。丽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为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故以午溪名其集。卷首题前进士曲阜孔阳编撰,前进士青田刘基校正。有黄溍、张翥、孙炎等人序。翥序称其学于外舅周衡,炎序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详见《二礼经传测》)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
六卷。清潘咸(详见《易耆图说》)撰。此书虽借《尚书》之名为名,又以《尧典》经文冠前五卷之首,以《禹贡》经文冠末一卷之首,而实是摘录支离曼衍,自抒己说,与《尚书》经义渺无所涉。而其己说又多逞私臆。如其谓
二十卷。明耿定向(约1571年前后在世)撰。耿定向,字在伦,湖北麻城(一作黄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擢御史,累官户部尚书。著有《硕辅宝鉴要览》等。是集为其门人列元卿所编。凡二
八卷。清罗有高(1734-1778)撰。罗有高,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人。少习技击,力敌数十人。后见雩都(今属江西)宋道原,乃潜心于理学研究。又师事宁化雷鋐。为学凡数变。晚交长
①六卷。清张伟修,孙铤、傅先正等纂。张伟,惯县人,曾任兴宁县知县。孙铤,新化人,教谕。傅先正,湘阳人,训导。按兴宁县志,创自明嘉靖年间。其后万历陈元旦、天启王廷玑两续。然皆散失。清康熙年间曾两修,乾隆
四卷。清杭澄撰。杭澄,生卒年不详,字清之,又字筠圃,号定水老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编修杭世骏之妹,国学生赵万暻之妻。清代诗人。著述颇富。《卧雪轩吟草》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
清路德(1784-1851)撰。路德,字闰生,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嘉庆十八年考补军机章京,以目疾请假归。后历主关中宏道象峰、对峰各书院,弟子千数百人。
九卷。明颜茂猷(生卒年不详)撰。颜茂猷,字壮其,又字仰子,平和(今福建省平和县)人。据《福建通志》卷二百十四《文苑传》载:“茂猷字光衷,天启甲子(1624)举乡试,崇祯甲戌(即崇祯七年,1634)知贡
三卷。明金堡撰。堡字道隐,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县)人。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官止兵科给事中,明亡后脱发为僧,释名今释,抗志以终。是编三卷,皆为奏疏,上卷十八篇,自隆武乙酉十月至丙戌八月,中卷下卷共三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