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建康志

建康志

五十卷。马光祖修,周应合纂。马光祖,字华父,号裕斋,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进士,宝飏三年(1255),以宝章阁直学士安抚使来任建康知府,开庆元年(1259)以资政殿学士安抚使再任,景定间又以安抚使三任。周应合(1213-1280),号淳叟,又号溪园,南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淳飏进士,官至实录院修撰。周氏博物洽闻,学力充赡,曾纂《江陵志》。马光祖于景定二年(1261)设立志局,聘周应合主其事。周应合夜以继日,疲精书传,同年即完成志稿。卷一至四留都录;卷五建康图;卷六至十四建康表;卷十五至十六疆域志:地为都、地为治所、地所属分野、地所属国、地所属州、地所属郡、地所置侨郡、地所置府、地所统县、地所接四境、镇市、乡村、坊里(巷陌附)、铺驿、道路、桥航、津渡、堰埭;卷十七至十九山川志:山阜、冈岭(岘坡堆附)、江湖(淮附)、溪涧、河港、沟渎、池塘、井泉、诸水、岩洞、洲浦(矶汀夹沙附);卷二十至二十三城阙志:古城郭、今城郭、门阙、古宫殿、楼阁、堂馆(斋附)、亭轩、台观、园苑、诸仓、诸库、务场、药局、雪窖、狱犴、营寨、庐院;卷二十四至二十七官守志:府治、通判厅、职官厅、曹官厅、都督府、宣抚司、制置司、安抚司、总领所、转运司、侍卫军马司、御前都统制司、提领茶盐所、提领户部酒库所、诸县令;卷二十八至三十二儒学志:前代学校兴废、本朝兴崇府学、置教授、增学计、立义庄、建明道书院、建诸县学、祀先贤、贡士;卷三十三至三十七文籍志:书籍、书版、石刻、诸论、奏议、露布、表状、诗赋、乐府;卷三十八至三十九武卫志:形势、攻守、江防、尺籍、器甲、战舰;卷四十至四十一田赋志:田数、赋税、营租、沙租、圩租、蠲赋杂录;卷四十二至四十三风土志:风俗、民数、灾祥、第宅、土贡、物产、古陵、诸墓、义阡;卷四十四至四十六祠祀志:古郊庙、社稷、祠庙、宫观、寺院;卷四十七古今人表、古今人传:正学;卷四十八至四十九古今人传:孝悌、节义、忠勋、直臣、治行、耆旧、隐德、儒雅、贞女;卷五十拾遗。卷五建康图后收入地名辨六则。书前有马光祖、周应合二序及马光祖《进〈建康志〉表》。志乘至宋,无论内容或体例渐趋完备。此志先分总类,再各分细目,条理清楚,层次明析,体例严整,领属得当,可称旧志中的珍品。有明影宋抄本、清钱大昕抄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年间抄本、清嘉庆六年(1801)金陵孙忠愍祠刻本。

猜你喜欢

  • 二十五言

    一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西洋人入中国从利玛窦始,西洋之教法传入中国也从利玛窦此二十五言始。此书大旨多剽窃佛语,而文词十分拙劣。大盖是西方之教只有佛书,利玛窦取而加以变幻,但

  • 东皋杂记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内容所记皆为明代朝野杂事,间及经义及音律诗话。其中朝野杂事部分很有价值,关于史事者不少。如辨康定易储,薛瑄不谏,谓“崔铣修孝宗实录,亲见秘阁旧案,瑄衔下注以公出。”等等。尽管薛瑄并

  • 宫谱汇录

    二卷。清汪汲(生平生事迹见《宋乐类编》条)撰。汪氏平生好搜集古书,每有辑录考订,谈泰常为之作序。其所著凡十余种,合称《古愚丛书》。此书汇录宫谱,凡上、下两卷。卷首为宫调总论,论述南北曲宫调分配十二月令

  • 杲堂文钞

    六卷。《诗钞》七卷。清李邺嗣(1622-1680)撰。李邺嗣,原名文允,字杲堂(一字邺嗣),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诸生,年十二、三能诗,有秀句。后受父亲牵连,下狱。自此绝意人世,借诗酒,以寄情

  • 平度州乡土志

    十五卷。清张世卿修,王崧翰纂。张世卿,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平度州知州。王崧翰详见光绪《平度志要》。光绪末年,创行新政,废科举,立学校。由于各小学无完善的历史地理教科书,就由学部立纲分类,命各县作

  • 皇朝类苑

    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参见《事实类苑》。

  • 顺德府志

    十六卷。清徐景,曾纂修。徐景曾字省庵,江苏武进人,曾任顺德知府。《顺德府志》曾多次重修。乾隆十二年(1747)徐景曾任顺德知府后,参照《畿辅通志》及邻府所修《广平府志》,重新纂辑志书。乾隆十五年(16

  • 黎岳集

    一卷。《附录》一卷。唐李频(?-876)撰。李频,字德新,寿昌(今属浙江省)人。大中进士,诗人,官至秘书郎、建州刺史。李频为人正直,做地方官时,能抑制豪强,赈济灾民,兴修水利,颇有政绩。死后,归葬故里

  • 江冷阁诗集

    十四卷。清冷士嵋(1626-1711)撰。冷士嵋,字湄江,丹徒(今江苏丹徒)人。明末诸生。入清绝意仕进,以授徒教学自给,尝与张自烈、魏禧、魏礼、宗元豫、盛远诸人相互唱和。著有《江冷阁诗集》、《江冷阁文

  • 左海经辨

    二卷。清陈寿祺(详见《五经异义疏证》)撰。本书说经固然颇有所得,但也不无失误。自秦代焚书之后,学者不能一睹全经,于是各持所见。其中如今文《尚书》有“序”说,认为伏生二十九篇包括“序”,但不含《大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