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愚诗文全集
六十七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膺举博学鸿词。乾隆三年(1738)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此后则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几年之间从翰林院编修一直仕至礼部侍郎,赠礼部尚书及太子太傅衔致仕,卒后又加赠太子太师,赐祭葬,谥文悫。沈德潜是清代初期至中叶过渡时期的著名诗论家和诗人。他为王士祯的再传弟子,叶燮的学生,但诗学观点却与二人都不相同。他论诗倡导“格调”说,专门标举唐诗的“体格声调”,认为后世“不能竟越三唐之格”(《说诗晬语》)。这种理论,实质上是明七子“诗必盛唐”说的翻版。这种复古模仿,在清代诗歌发展道路上形成了一股倒退的逆流,起着消极作用。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他特别强调“和性情,厚人伦,医政治”的社会功用,极力宣扬“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要求诗歌创作“一归于和平中正”(《重订唐诗别裁集序》)。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显然对维护和加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有利。总之,沈德潜的诗歌理论,其消极方面、保守面较为明显。正如文廷式所说:“本朝诗学,沈归愚坏之。”(《琴风余谭》)沈德潜在当时的诗坛上影响很大。他曾结举过“城南诗社”和“北郭诗社”,还带出了许多学生,比较著名的有王鸣盛、王昶、钱大昕等七人,时称“吴中七子”。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沈德潜未得官位以前,曾自编订其诗,为《竹啸轩诗钞》十八卷,刊于雍正二年(1724)。是编凡《年谱》一卷、《文钞》二十卷、《文钞余集》六卷、《诗钞》二十卷、《诗钞余集》七卷、《浙江通志图说》一卷、《矢音集》四卷、《归田集》一卷、《黄山游草》一卷、《台山游草》一卷、《南巡诗》一卷、《八十寿言》一卷、《九十寿言》一卷、《说诗晬语》二卷,共为六十七卷。则走心士途以后,并前刻诗钞重编,陆续刊刻。初本各自为集,迨刻全后,汇为是集印行。沈德潜仕途得意较晚,而特受皇帝恩宠。乾隆四巡江南,每一銮接,必加一官,赐一诗,至四十余首。其他调和往来,中使扁项相望,不可枚数。其诗创作也和明七子一样,古诗摹汉魏,近体法盛唐,大抵“有规矩法度而少真气”,“袭盛唐之面目”而“绝无出奇生新,略加变化处”(朱庭珍《筱园诗话》)。在内容方面,其诗歌大量歌功颂德,点缀“盛世”,颇不足取。也有一部分作品描写自然灾害,反映民生疾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罪恶,虽然其宗旨在于“以微言通讽谕”(《施觉庵考功诗序》),但客观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集有乾隆间家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