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征西纪略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作者是蔡毓荣的“记室”(秘书),因而能以其亲身见闻记述了吴三桂变乱和蔡毓荣在平乱中的作用。当吴三桂未举起叛清旗帜之前,蔡毓荣就曾疏奏朝廷,建议在四川设置重兵,扼险要,固人心,并绘图贴说,可惜未引起重视。吴三桂变乱发生后,蔡毓荣积极投入到平叛战争中。他一方面厚恤士卒,与之同甘苦,又筹集军饷,以安定军心;另一方面提出了进剿之策,即以江西清军牵制长沙,使清廷“并力图岳(州)”,获得康熙帝允准。在收复岳州的战役中,蔡毓荣率本部军奋战了八个月,他每战必亲自指挥,昼夜焦劳,以致须发尽白。清军收复岳州后,蔡毓荣遵康熙之命,率五千五百余名绿营兵,会同征南将军赖塔、云贵总督赵良栋合力攻取云南。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吴三桂(已于康熙十八年病死湖南)的孙子吴世旸、部将郭壮图父子走头无路,自杀身亡。至此,清廷取得了平叛的最后胜利。接着,清廷也论功行赏,晋蔡毓荣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云南、贵州军务,加十七级。陆楣的好友沈楙德在该书跋中说,关于吴三桂变乱一事,“国史志其宏纲,而先生(陆楣)述其细目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本书为光绪二年世楷堂刊本,收入《昭代丛书》中。

猜你喜欢

  • 周易纂注

    无卷数。清朱奇颖撰。朱奇颖字九愚,江苏嘉定人。顺治八年(1651)拔贡生。官至平遥县知县。此书大致依附朱子《本义》而稍许增加了自己之说。后面有附录一卷,为其子所刻墓志行状。《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东巢杂著

    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四库》馆臣在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据浙江巡抚采进本首有陆鈛序,序中有“同邑人东巢子”字样,《四库》馆臣又依《两乡水利事宜》、《甬上耆旧诗小传》,考得此书为明倪复(生卒年不详)

  • 王常宗集

    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1375)撰。王彝,字常宗,其祖为蜀人,本姓陈氏。父为江苏昆山教授,遂迁嘉定(今属上海)。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

  • 竹斋诗余

    一卷。宋黄机撰。黄机字几仲,又字几叔,号竹斋。东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据词中所注,有“时欲之官永兴”语,大抵亦尝仕宦于州郡,但不知为何官。其游踪多在吴、楚之间,而与岳总干以长调唱酬为多。岳总干

  • 枣林杂俎

    明清之际谈迁(1593-1657)撰。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天启元年(1621)撰著《国榷》,清顺治二年(1645)续订崇祯、弘光两朝史事。顺治十年北上居京,

  • 黔阳县志

    六十卷。首一卷,清陈鸿作纂修,杨大诵纂。陈鸿作,贵筑人,曾任黔阳县知县。黔阳置县自汉始,县志创自南宋县令饶敏学。元、明两代亦有续修,然皆佚而无传。迄清首修于康熙知县张扶翼,再修于雍正知县王光电,三修于

  • 周易说余

    一卷。清沈绍勋撰。此书是沈氏散见于各处的有关周易的文集。共二十余篇。篇目有论京房世位为上下经序卦之本、论序卦与辟卦有关、论象数理、论卦位、论辟卦之世位、论先后大同位、论之变、论归魂游魂之理、论九卦、论

  • 篆文纂要

    四卷。清陈策(生卒年不详)撰。陈策字嘉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依韵分编,每字下首列《说文》,次大篆,次钟鼎文。不载所引书名,注极粗略,对于字体无所辨证。大抵是供镌刻印章所用。《四库提要》据浙江

  • 小尔雅广注

    四卷。清莫栻撰。栻字右张,浙江钱塘人,雍乾时人,事迹无考。是编就宋宋咸之注而广之。宋氏之注殊不完备,莫氏遂搜辑群书,于其未详者详之,于其无注者增补之,增多几至数倍,其有功于《小尔雅》原书,视宋氏之注,

  • 百鸡术衍

    二卷。清时曰醇(1807-1880)撰。时曰醇,字清甫,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其父时铭(1768-1827)曾著有《笔算筹算图》一卷。时曰醇少时入监,专治九数;1861年春,时与丁取忠(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