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制道德真经疏

御制道德真经疏

十卷。唐李隆基(详见《御注道德真经》)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曾有左常侍崔沔与道士王虚正、赵仙甫等学士参议修《老子疏》。李隆基撰《道德真经注》之后,又采诸臣之说,作《道德真经疏》。其书《释题》称经之大旨在“明道德生畜之源”。说万物资之而通生谓之道,物得之而生者谓之德。所以说“通生曰道”,“得生曰德”。认为道与德是体与用,全与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认为体用之名可散而体用之实不可散,其名虽二而其实为一。总之,此书要旨是以体用而解释道德,强调“明精要不必定名于上下。”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卷数有所不同。《新唐书·艺文志》载《唐玄宗道德经疏》八卷,其中注二卷,疏六卷(见四卷本《外传》)。《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日本见在书目》都著录为六卷。《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新唐志称八卷者,或注疏误合之本。今作十卷者,盖后人妄分也”。这里称注疏误合很有道理,而认为后人妄分则有失偏颇。今据明《道藏》本仍作十卷,似为注四卷,疏六卷之合。唐玄宗作此书,是为其注讲疏,所以较其注本详细。是后世研究《老子》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

猜你喜欢

  • 龙溪语录

    八卷。明王畿撰。王畿生平详见《龙溪全集》(辞目)。此编虽名称语录,实际上是王畿的文集。共八卷。前有李贽序,称“龙溪集钞”,盖又经李贽所品定。应为王、李二人合以成此书。王畿受业于王守仁之门,虽从守仁良知

  • 说文举例

    ①一卷。清陈瑑(生卒年不详)撰。陈瑑字聘侯,一字小莲,又字恬生,自署六九学人,嘉定(今属江苏)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少受业于段玉裁门下,精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著述尚有《说文引经考证》、

  • 汴园湿襟录

    一卷。明末白愚撰。白愚,字警凡,河南开封人,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李自成围攻开封时,白愚曾佐守城之参政张达宇募兵,冒矢石守城近六月,脱围北渡后,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将围中情事大略集成一帙,名《

  • 汜胜之书

    二卷。汉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汜胜之(《续四库全书提要》又作“范胜之”),汉成帝时为议郎。曾被派到三辅(今关中平原)指导农夫耕种,政绩斐然,后迁为御使。著有著名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汜胜

  •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鹑之彊疆鹊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 二皇甫集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

  • 开国纪略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两段:第一段自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攻克尼堪外兰图伦城起,至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迁都沈阳止;第二段自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建

  • 怡情佚史

    见《品花宝鉴》。

  • 齐诗翼氏学疏证

    二卷。清代陈乔枞撰。齐诗由辕固生传至夏侯始昌,开始被用来推演阴阳、预言灾祸。再传给翼奉。翼奉学说如同由田何三传到孟喜后的《易》学一样,成为阴阳术之一。齐诗除用来阐发儒家五性、六情等常理外,还专门以四始

  • 帝王略论残本

    存三卷,唐虞世南撰。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少时受学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赡博。虞世南曾为南朝陈的官吏,入隋后做秘书郎,因隋炀帝不喜他峭正的个性,对他不甚重用。唐太宗时,世南做弘文馆学士,改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