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响往斋用陶韵诗

心响往斋用陶韵诗

二卷。《壬癸诗录》一卷。《于南诗录》二卷。清孔继(?-1858)撰。孔继字宥函,山东曲阜人。生年不详。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刑部主事,改南河通判。归养后时逢太平军进攻,江浦大营失陷而阵亡。其人四岁知书,能读陶诗,十五岁作《和陶诗》即有为文坛宿儒所称赏者。壮年后濒海居幽,治诗数十年,与海内文坛宿儒酬唱凡数千篇。诗师事山阳潘德舆。《用陶韵诗》系作者取道光六年至二十八年(即1826-1848年)旧作中用陶韵者自定而成,计一百零五首。其中不乏登临凭吊、唱和题咏、桃园怡趣、托物抒怀之作。其诗爰采其音,单拾韵味,别摅意绪,风雅陶炼;气逸而致远,辞古而笔峻,耐人寻味。是集刊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壬癸诗录》是作者感时伤遇之作。咸丰初年,值太平天国起义,又有鸦片战争,清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其诗记述了这一段乱世的现实,也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因此有“诗史”之名。然其是非利弊,自由历史学家评说。是集刊于咸丰四年(1854年)。《于南诗录》则是作者甲寅归里时所作,诗计三百二十七首。其时,孔继已进暮年,回首往岁,浮沉外僚,百无一展,而沿江千里挞伐不休,桑民苦于兵事。其诗集中抒发了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是集刊于咸丰六年(1856年)。

猜你喜欢

  • 十三经诂答问

    六卷。清冯登府撰。此书写在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之后,其精粹不及钱氏之书。篇中对于《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亦引钱说。篇中还认为东晋时别有一孔安国,亦通经学,与梅赜上书元帝时相先后,《尚书传》

  • 易经辑疏

    四卷。清黄家杰撰。黄家杰,江西临川人。其书删去了邵子的横图,认为这是邵子之易,不是羲、文之易,而不免仍用先天之说。又认为来知德的卦错、卦综,胜于卦变,而不免仍用卦变之说。其自序称,“来易恐不近于举业”

  • 四川通志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

  • 悔庐全书

    六种,二十卷。清张崇兰撰。张崇兰字猗谷丹徒(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一生家居授徒,并从事著述。全书收《悔庐文钞》五卷首一卷文补一卷、《古文尚书私议》三卷、《中声集》二卷、《粗才集》二卷(以上两种为

  • 十三经提纲

    十三卷。唐文治撰。唐文治(1865-1954)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清进士,官户部主事、商部左丞、农工商部左侍郎署尚书。长期从事教育,晚年主讲于国学专修馆。著有《尚书大义》、《诗经大义》、《紫

  • 饮香阁诗钞

    一卷。清董宝鸿撰。董宝鸿,生卒年不详,江苏仪征人,郑冬农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咸丰七年(1857)刊本。书前有刘淑所作序言和记录,有李效郢、胡月翰、李香树等所写题辞。共收诗九十七首,书后有《平生际遇赋

  • 词选

    二卷。清张惠言(1761-1802)、张琦(1764-1833)选。张惠言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时习经学,十四岁即为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改翰

  • 顾氏音学五书

    三十八卷。清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居亭林镇,因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诸生。康熙年间,诏举博学宏词,修明史,力辞不就。炎武学识渊博,精于考证,

  • 周易像象述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

  • 平桥稿

    十八卷。明郑文康(1413-1465)撰。郑文康,字时又,号介庵,江苏昆山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见者都以公辅期之。观政大理寺,未久移疾归。父母继丧,遂绝意仕进。居家枕藉经史,操觚顷刻千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