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十四卷。清吴仪洛(1736-1795)撰。吴仪洛字遵程,海盐(今属浙江)人。为当时名医。吴氏出身于藏书世家,其家收藏医药珍籍颇多。自童年起即攻考科举。乾隆初年弃儒学医,阅读家藏医书,并游于楚、粤、燕、赵等地,曾留四明(今属宁波)五年,阅览范氏天一阁之藏书,故读书广博,阅历亦深。后归里业医,资贫拯危,名噪一时。行医达四十年之久。著述较多,有《本草从新》、《伤寒分经》、《四诊须详》、《女科宜今》等书。吴氏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成》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综合二书,根据“方有宜古不宜今者”和“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进行删改补充,收集古今成方一千一百余首,编撰而成,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其用意为“切于时用之方”、“而尤期用方者之切于病情也”(作者自序中语)。全书共二十二万字。首卷先论“方制总义”,次论“《内经》方”。然后依照方剂性类,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精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等二十四门。卷末并附有《勿药之诠》一篇,集录养生家言,是调摄养生的专篇。此书每方先述适应证,次述药物组成、配伍、方义以及加减变化。条理赅括,词目明晰,注释引证,不厌其烦,对于使用注意要点,尤多经验之谈,是一部可资临床参考的方书。书中如琥珀散治诸淋,在注解中辨析诸淋之病因、病机及辨证特征、药物配伍的内在联系等,简明扼要,颇为详明,对初学者甚有裨益;同时选方大多切合临床实用,便于查考。卷末附篇不仅介绍了气功锻炼的方法,还着重阐述了防病养生的知识,强调预防为主的重要,正如吴氏所言:“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乎?”此书与《医方集解》比较,收方更多,条理更明,引证更详,更切实用。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硖川利济堂刊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瓶花书屋校刊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劬庵文稿

    四卷。清罗正钧(约1900前后在世)撰。罗正钧字顺循,晚号劬庵,湖南乡泽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历官直隶抚宁、定兴、清宛县知县,天津保定府知府,山东提学使。著有《劬庵官书拾存》、《船山师友记》

  • 文选李注义疏

    八卷。近人高步瀛(1872-1940)撰。高步瀛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清末举人。1901年任畿辅大学堂教习,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教习。赴日留学,归国后任图书局编纂,补学部主事。民国后历任教育部金事、编审处主

  • 公余漫稿

    六卷。明王崇古(1515-1588)撰。崇古为明朝大将。字学甫,号鉴川。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进兵部尚书,召入协理戎政。对当时边境的安宁有

  • 易疏

    五卷。《图说》一卷。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一作元功,江西新城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南京破亡,死难。事迹附见于《明史·高倬传》。其书专主京房《易传》,卷

  • 西湖小史

    一卷。明李鼎撰。李鼎,字和仲,浙江山阴人。杭州之西湖,名著天下。自唐朝以来,记载颇众,题咏尤多。此书则其中之一。《西湖小史》武林掌故丛编本,共一卷。分为八类。一时。二地。三墅。四舫。五产。六献。七僧。

  • 拟明史乐府

    一卷。清尤侗(生平详见《西堂全集》)撰。该编是尤侗篡修明史时,讨论之余,采其遗事,以备后人戒鉴,撰为乐府诗百首,兼有咏史之意。各篇以三字为题,如《朱家巷》、《鄱阳湖》等。其子尤珍注释详尽、周密。该编有

  • 洗冤集录

    见《洗冤录》。

  • 绍邵轩丛书七种

    十八卷。王树荣(1871-?)撰。王树荣字仁山,晚号戟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毕业于京师法律专门学堂,历任江苏高等审判厅推事,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庭庭长。1915年10月,任

  • 河洛定义赞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书认为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得讼、遁十六阳卦;则洛书,画巽、离、坤、兑四卦得家人、中孚十六阴卦,合河、洛迭为上下而得否、姤、履、泰三十二阴阳配合之卦,并且说揲蓍之数不惟邵

  • 易酌

    ① 十四卷。清刁包(1602-1669)撰。包字蒙吉,祁州(含河北安国)人。明天启三年(1623)举人。此书用注疏本,以程传本义为主。虽也偶尔论及象数,然均陈抟李之才之学,而非汉代以来相传之法。原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