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提婆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提婆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佛书。记载提婆生平事迹及其佛学思想,佛学贡献等诸事。提婆是僧伽提婆的略称,俗姓瞿昙,北印度罽宾人。他出家后,学佛法一心不二,求知识不辞辛苦,远访明师,学通三藏,尤精于《阿毗昙心论》。又常颂习《三法度论》,奉为入道的要典。苻秦建元年间(365-384)来到长安,与中国高僧年近七十的道安在此相识。建元十九年(383),提婆应道安的同学法和所请,译出《阿毗昙八健度论》三十卷,协助僧伽跋澄译出《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建元末他来到洛阳,研讲经论,渐解华语,重新校勘了《八健度论》的译本。此后,又应慧远之请住在庐山,译出了《阿毗昙心论》四卷、《三法度论》二卷,慧远分别作了序文。隆和元年(397),提婆来到建康(今南京市)。尚书令王珣建立精舍,延请提婆讲经,提婆开讲《阿毗昙》(当是《心论》),由于他精熟论旨,解义极明晰,一时名僧都来听受。提婆在建康除讲经说法外,还应王珣之邀请重译了《中阿含经》六十卷,校改了《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他气度开朗,举止温和,为人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又洞察物情,诲人不倦,所以在江南名盛一时。他所传之佛学,经慧远提倡风靡一时,公认他是第一个来中土弘传毗昙的学者。他所译的《三法度论》对慧远一系的主张和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他所在建康讲的《阿毗昙心论》,遂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他正确译订的《中阿含》、《增一阿含》,在中国经译史上也是值得纪载的。《提婆菩萨传》内容与付法藏传中所记提婆事迹大体相同,所载之文大都偏重皈佛信教之事。对了解提婆生平、奉教及其思想变化仍是难得的资料。现见载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三巴掌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三巴掌(生卒年不详)撰。三巴掌,俗姓李,自号三巴掌,赵州柏乡(今属河北省)人。三巴掌自幼聪明,好学不辍。初闻佛号,自觉归佛愿往。少年出家后,钻研佛法尤勤,昼思夜往,颇就疑难求师闻道、自闭独

  • 定远县志

    十二卷,清杨慧修,孔传庆、朱昆玉纂。杨慧,字定生,江苏金匮人,荫生,清道光初年来知定远县事。定远县志,始于明弘治十一年,嘉靖十四年知县高鹤重修之,然记载简略,《四库总目》尝举其体例冗杂,非成志体。自有

  • 易经粹言

    三卷。清应麟撰。应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此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卷依照上下经的卦次而解之,十翼则被略掉。认为有关河图、洛书之学是数学,是邵子之传。有关吉凶、法戒之学

  • 法教佩珠

    二卷。明林有麟(详见《青莲舫琴雅》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杂采儒先格言及二氏因果报应之语,汇为二卷。书首有许乐善序,称此书“撷菁华于三教,漱芳润于百家。”由此知其内容杂以释、道诸

  • 惠氏读说文记

    十五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厓,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经学家,乾嘉学派吴派的奠基人,钱大昕论其学曰:“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

  •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

  • 贵池先哲遗书

    二十三种,二百二十七卷。民国刘世珩编。刘世珩字聚卿,安徽贵池人。曾刻有《玉海堂影宋丛书》、《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等。丛书辑唐以来贵池先贤著述,陆续刻成,共二十三种。其中《贵池唐人集》二十二卷收九家著

  • 政训

    二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因上疏忤旨下狱,后得释。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彭韶秉节无私,事关大体,皆抗疏极论,贵戚近

  • 五方便念佛门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五方便念佛门》是四三昧中常行常坐两种三昧所摄。禅观分五门:一是凝禅,二是制心禅,三是体真禅,四是方便随缘禅,五是息二边分别禅之次第。内开念佛

  • 群公小简

    六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成化十一年(1475)徐傅序,称苏文忠、方秋崖、赵清旷、卢柳南、孙仲益五先生所著,第六卷为欧阳修作。书中第一卷题五先生手简,第二卷以下又题曰六先生手简。卷末有成化二十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