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救文格论

救文格论

一卷、杂录一卷。清初顾炎武(详见《日知录》)撰。是书摘选《日知录》,载自吴方震《说铃》中。潘来作《日知录》序,题其成于康熙乙亥(1695),徐倬作《说铃》序,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1705),《日知录》成书十年后方有《说铃》。毛先舒撰著《噀书》,曾参考《救文格论》、《日知录》。可见,当时却有此书流传于世,后来才编入《日知录》中。并非时人割删,另立书名,内容多为论史之文。现有道光五年(1825)聚秀堂《说铃》本,1879年上海淞隐阁《国朝名人著述丛编》排印本,1885年《亭林遗书补遗》本,清宣统至民国年间上海国学扶轮社辑《古今说部丛书》排印本。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地理、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皆有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此书顾炎武在广泛涉猎历代典籍基础上,为澄清和解决一些有关的历史事实和问题而作。共收录文章十余篇,包括《论史家之误》、《古人不以甲子名岁》、《史重书日例》、《史家追纪月日之法》、《史家月日不必顺序》、《以干支为年号》、《年号地名必全书》、《古人必以日月系年》、《论史家书郡县同名之例》、《史书之一年两号》、《日分十二时之始》等。顾炎武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时间、年号、纪年法、表志、地理、职方等)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练的论述,并对有关的一些历史问题(如史家变乱年号之始,历史上为何有一人两地祀之现象)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其结论有其独到之处。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有清佚名辑《国朝名人著述丛书》(收录该书》之一,光绪五年(1879)上海淞隐阁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龙冈山人古文抄

    十卷。《紫藤花室骈文》四卷。清洪良品(?-1897)撰。洪良品字叙澄,号右臣,同治进士,官户科掌印给事中,生卒年及藉里失详。道光以后,清代治古文者,多师法桐城,以方苞,姚鼐为宗。桐城古文,律严制雅,但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笺

    十四卷。清田潜撰。潜原名吴炤,字伏侯,湖北江陵人。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江苏候补道,历充留日学生监督。尚著《二徐说文笺异》。是编首为田氏自序。正文录《慧琳音义》及《希麟音义》所引《说文》,笺其与

  • 乔庄简公集

    十卷。明乔宇(1457-1524)撰。乔宇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希大,号白岩。山西乐平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卒谥庄简,赠少傅。其诗作雄健。据《列卿记》载:“乔

  • 人体图说

    二卷。意大利罗雅谷(1590-1638)译。罗雅谷又作罗雅各,又名罗雅克,号味韶。意大利耶稣会士。1622年来华到澳门,1624年同高一甫神甫到陕西传教,五、六年后,应徐光启召,与同会汤若望等同入京,

  • 古画品录

    一卷,又称《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532)撰。姚最《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安期先生图》、《

  • 启祯两朝剥复录

    六卷。明吴应箕撰。应箕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早年入复社,能古文词,踔厉风发。当时阮大铖因附逆案,潜居金陵,应箕集合南北名士大会桃叶渡,作《南都防乱公揭》以驱之。明亡被捕,不屈而死。著有《楼山堂集

  • 周礼详解

    四十卷。宋王昭禹撰。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昭禹未详何人。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并记其字光运,其它皆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

  • 养一斋词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

  • 孔子实录

    一卷。撰者姓名不详。其书末云:大蒙古国领中书省耶律楚材奏准皇帝圣旨,于南京特取袭封孔元措令赴阙里奉祀。《四库全书总目》据此认为该书或为孔元措等撰。是书前半部罗列历代对孔子褒崇之典,凡碑文、诏旨皆载其大

  • 中庸管窥

    一卷,明廖纪撰。廖纪事详《大学管窥》。此书将《中庸》分为二十五段,与朱熹《中庸章句》相同的仅十四段,余皆不同。比如以“中庸其至矣乎”以下二章为第三段,以“道其不行矣夫”二章为第四段,以“人皆曰子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