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筮贞
四卷。清赵世对撰。赵世对字襄臣,衢州人。该书论《易》为卜筮之书,所以虽经秦火而能流传下来。因为“谓以筮而贞万世之变”才命之曰“筮贞”。该书不载经文,只采用先前儒家议论、分类编辑而成书。第一卷为“缀集本旨”、“易学源流”、“图书节要”,第二卷为“蓍法指南”,第三卷为“占变详考”,第四卷为“易道同归”。该书纯以数言易,条理很详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今北京图书馆有清顺治刻本。
四卷。清赵世对撰。赵世对字襄臣,衢州人。该书论《易》为卜筮之书,所以虽经秦火而能流传下来。因为“谓以筮而贞万世之变”才命之曰“筮贞”。该书不载经文,只采用先前儒家议论、分类编辑而成书。第一卷为“缀集本旨”、“易学源流”、“图书节要”,第二卷为“蓍法指南”,第三卷为“占变详考”,第四卷为“易道同归”。该书纯以数言易,条理很详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今北京图书馆有清顺治刻本。
二卷。清庄存与撰。存与字方耕,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博览群书,贯通六经,著有《彖传论》、《尚书既见》、《书说》及《春秋正辞》等。《乐说》凡上、下二卷,首先
十二卷。明倪元璐(1593-1644)编。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一号国客。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累迁为国子监祭酒。著有《儿易内外仪》。元璐气节文章,均为世所称道。而此书庞杂特
三十卷。明曾同亨撰。同亨字于野。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吏部。历员外郎中、南太常卿、大理卿,迁工部侍郎,进本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以病归。起南吏部尚书,加
一百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曾任内阁中书,从武进刘逢禄学《公羊》,通今文家说。道光二十一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加浙东抗英斗争
五卷。德国人花之安撰。花之安有《学校论略》,已著录。此书宗旨是:国家之兴在于人才兴;人才之盛在于学术发达;学术发达在家靠父母教诲,在学校靠师长教诲。五者互相为用。五卷之目为:养贤能、正学术、善家训、正
三百五十一种,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中华书局辑。该丛书选辑经史子集四部中重要和精粹著作,凡一般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所须的常用书大都收录,而且一些著作选用经清代学者整理的佳本。例如经部收有十三经古注、十三经
三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别署南湖花隐、西溪渔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次年试进士不第。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以答卷
一卷。清李鸿仪(生卒年不详)撰。李鸿仪号逵羽,番禺(今广东番禺人)。出身布衣,工五言诗。本卷辑其诗十四首,附二《半山房诗钞摘句》十八言。有清同治二年(1863)序刊《柳堂师友诗录》丛书本。
七卷。明朱公节撰。公节,字允中。因家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武山下,故自号东武山人。举嘉靖十年(1531)乡试,选为彭泽县令,升泰州知州,罢归。卒后门人私谥曰贞献先生。公节自为诸生,博闻强识,务为古学。
十二卷。清李渔(1611-约1679)撰。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因戴笠泛舟以遨游四方,改名渔,号笠鸿、笠翁、笠道人,别署觉世稗官、新亭樵客、湖上笠翁。清初戏曲理论家、小说和戏曲作家。祖籍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