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说

易说

①四卷。赵善誉(1143——1189)撰。赵善誉,字静之,又字德广,南宋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宗室后裔,为官恩威并重。著《易说》四卷,推画卦命名之意以贯通六爻之旨,对取义相似的各卦,多参互为说以尽其变。亦不失为一家之言。故朱熹等人对此书有较高评价。该书明以后极少流传,故《经义考》误认为已佚。《四库全书》所收系录自《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解、中孚九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墨海金壶》收,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刊《守山阁丛书》收。② 六卷。清惠士奇(1671-1741)撰。惠士奇字仲儒,一字天牧,号丰农居士,又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惠周惕之子,惠栋之父。康熙五十九年(1711)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有《礼说》十四卷,《春秋说》十五卷等。此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学,以象为主。但有意矫正王弼以来空言说经的弊端,所以引证极为广博,但难免有点过于繁杂。如释讼卦,引荀爽说讼之言凶也,则把丹朱之嚣讼解为嚣凶。释“弟子舆尸”,引《左传》“彘子尸之”,将尸解为军中元帅。释“观国之光”,引《聘礼》“请观”和《左传》季札观乐,韩宜子观书来论证“观国”,均失之于拘泥。释“系于苞桑”,将桑解作丧亡之丧,且无所考据。释“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将后一弧字改为壶字,引用《婚礼》“壶尊”、《太玄》“壶妇”作证,都是爱博嗜奇、不能自割的表现。于其编首论乾《象传》“大明终始”,引《庄子·在宥篇》“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到“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到“彼至阴之原也”,说庄周精于《易》,因此善道阴阳,而先儒说《易》者均未涉及。惠氏博尽群籍,学有根底,精研之处,确也不可磨灭。有璜川吴氏刊本,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③ 十卷。清朝田嘉谷撰。田嘉谷字树滋,阳城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任翰林院编修。此书以《本义》为主,而以程《传》辅之。凡是他说羽翼《本义》者则采缉汇编,但田嘉谷所见并不广泛,所引用之语不出永乐《周易大全》一书。其自序称,“学者应举,由是求之,庶乎不迷所往”,因此,本不是发明经义所作。《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④ 一卷。清吴汝惺撰。吴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都系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说,“汉儒所传三礼,不可尽信,故不主汉易”。书中对邵子之说提出了质疑,也不尽主先天之图,但是也没有全部废除图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⑤ 十三卷。清郝懿行撰。懿行字兰皋,山东莱阳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其善于经学,为一代经学大师,其《尔雅》之学冠绝一时,且于《易》、《书》、《诗》、《礼》均有笺说。其《易说》随文诠释,发明无多。序中称:荟萃先儒,博采众家,仿孔氏疏诗之例。书中所用注均低经文一格,用大字书写,间采程朱诸家,以双行细字附于自注下。今存《郝氏遗书》本。⑥ 清周韶音著。二卷。周韶音字谐伯,沭阳人。此书对经文不句读词解,而是采用笔记体例,随意而记,不讲前后次序。所记共一百一十一条,以阐明义理为主。但对程朱之说多有驳议。如程传说“元享”、“大享”意义不同。周氏则认为“元为善长,长即大,大之与元,非有二义。”又书中对《周易折中》大加赞扬,谓其“卓识伟论,超越前古”,可见其见解浅陋。有宣统二年(1910)刻本。⑦ 清吴汝纶著。二卷。吴汝纶字挚甫,桐城人。同治乙丑(1865)进士,官冀州知州。作者自谓此书于古今易说无所不采,无所不归,除惠栋、张惠言诸家外,又自创门径,用文字训诂与象数结合的方法,研求周易之古言古义,多发前人未发之蕴。如拟剥为割、拟复为同、拟无妄为去等,都是相当精彩之论。有自刻本。⑧清萧德骅著。二卷。萧德骅字涤凡。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此书对经文不章解句释,多取易经中的重要词句,推论每卦大义。目的在于匡正时弊。如释“匪我求童蒙”为“今日学堂之无起色,皆我求童蒙之故”;释“武人为于大君”为“庚子之变,自履于危”等,都是讥切时事之论。又如释“容保民无疆”时,说非变通警察不可,故胪列训警之方;释蛊卦“教思无穷”时条陈办学之法等,都是借经义陈述变法之论。故此书不可与纯经学著作相提并论。书前有上慈禧皇太后及光绪皇帝的奏书,其旨大致与书中之旨相合。有光绪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绍兴正论

    一卷。旧本题湘山樵夫撰。记述绍兴年间因不附和议而被贬谪的张浚、赵鼎、胡铨等30人事。每人略具事实,多者三四行,少者仅一二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有《绍兴正论》二卷,注云:“序称潇湘野人,不著名氏,

  • 孝经质疑

    一卷。徐绍桢(1861-1936)撰。徐绍桢字固卿,原籍浙江,迁居广东番禺。官至南京卫戍司令。一生从戎,好藏书,父徐灏治经学尤精《说文》。是书系徐绍桢取孝经一十八章,依唐注,参照诸家,掺合己见,别为注

  • 楚辞新注

    八卷。附《天问校正》一卷。清屈复(1668-?)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晚年号金粟道人,蒲城(今陕西蒲城)人。乾隆初年,不赴征召,以诗文自娱。为人耿直,不拘俗礼,知识广博而扎实,有《玉溪生诗意》、《

  • 梁园寓稿

    九卷。明王翰(约1368前后在世)撰。王翰,字时举,夏县(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元季隐居中条山。洪武初,以明经辟为夏县训导,后擢为周王长史。周王素骄,有异志。王翰屡谏不纳,断指佯狂而去。后周王败,

  • 石钟山志

    八卷。明王恕编。案当时有二王恕。一为三原(今陕西咸阳)人,明史有传。一即此王恕,江西湖口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参议。其生卒年不详。湖口有上下石钟山,即苏轼作记者。王恕以其为邑之名

  • 畿辅方言志

    一卷。清王树楠撰。王氏生平见“广雅补疏”。是书搜辑古方言词二百六十三条,以《方言》及郭璞所载北方话方言词为主要根据,复引群书及畿辅(今河北)方言加以疏证。搜辑清代方言词四十七条,据郝氏《尔雅义疏》、王

  • 彝陵州志

    八卷,清鲍孜修,徐同功纂。鲍孜,字禹思,辽东人,恩荫,官彝陵州知州。徐同功,字以中,湖北京山人,官彝陵州学正。州志自弘治知州陈宣修纂后,崇祯间知州俞彦重辑,今佚不传。康熙四年(1665),鲍孜知州事,

  • 夏小正音义

    不分卷。作者姓名未著。书为二册,前序未记年月,后有何焯康熙五十六(1717)之跋,其语意似作者为其熟知者,然游词闪烁终未能道出为何人也。检阅全书,屡见庄述祖之案语,案庄述祖,著有《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

  • 易史参录

    二卷。清叶矫然撰。叶矫然字思庵,福建闽县人。顺治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至乐亭县知县。该书仿照李光、杨万里二家《易传》之意,于每卦象爻名以史事证之,以为以人事说《易》才具实用意义。但所举事例不免偏

  • 四书衬

    不分卷。清骆培撰。培字坦轩,浙江吴兴(今浙江吴兴)人。是书首有邓钟岳、彭启丰、姚三辰、徐以升序。又有其子骆云仪附言及培自序。自序言“书有正义,有神气。正义在有字句处,神气在无字句处,神气得而正义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