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晁采馆清课

晁采馆清课

二卷。明费元禄(生卒年不详)撰。费元禄字学卿,一字无学,铅山(今山西省铝山县东南)人。元禄有文采,工诗文,作诗落笔数千言。尤爱慕贤士,寄兴山林。疏于人事应酬,对于衣履容仅不甚修饰,惟喜读书静坐。铅山之河口有五个湖,其中之一为官湖,即晁采湖。费元禄在晁采湖上构筑一馆,名为“晁采馆”,读书于其中。此书书名便由此而得。此书均为记述晁采馆中之景物以及游赏闲适之事。书首有吴中行序和吴文法序。吴中行序中说“学卿费君机神玄朗,风韵清疏,服仁义之圃,游竹素之园,大业足经国不朽。其于声华势利一切嗜好泊如也。居恒箕踞晁采,几一琴,香一鼎,竹炉茶灶一具,昧爽栉梳,辄诵义文易象,虞夏周书,公旦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左国两司马诸史。倦则消遥双树侧,弁而哦。兴发则从二三泛舟五湖……敬谢寒暄世务之客,不近人情,而慷慨自赏,傍若无人。……《清课》体公识远,庶几近焉。”吴文法序中称“余读费君学卿《清课》,语语烟霞,皆以实境道实语。”此书分为上、下二卷,以晁采馆为中心,记述周围山川湖泊之自然景观,间或评论古今,引发议论。书中亦涉及一些自然景观的变迁以及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此书有明刻本及《宝颜堂秘笈》本等。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另有《晁采清课》一卷,收入《说郛续卷二十七》、《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以及《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之中。

猜你喜欢

  • 北巡私记

    元刘佶撰。佶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记至元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1370)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为作者亲身闻见。当时明军逼近大都,元顺帝出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

  • 秬山稿

    一卷。明田顼(约1531年前后在世)撰。田顼,字太素,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历迁礼部郎中,出湖广学政,辟濂溪书院,后除贵州提学副使。著有《秬山稿》。是集前半卷为杂文,后半

  • 龙学文集

    十六卷。宋祖无择(1006-1085)撰。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进士及第,历官龙图阁学士,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忌,谪忠正军节度副使,移知信阳军。祖无择受经于孙明复,而文章则传自穆

  • 梼杌闲评

    又名《明珠缘》。原书不题作者姓名,近代学者缪荃孙认为系明代李清所作,现代学者邓之诚认为此说“颇有似处”。近年来,有学者考证,进一步肯定李清是此书的作者。李清(1602-1683),字映碧,一字心水,晚

  • 中庸释

    一卷。清郭阶(详见《大学古本释》)撰。首有自序,极诋朱子分章之不善。是书以性、道、教为目,诂以明诚礼,综其纲于时,书中即阐发此义。性足赅情,所以一中庸者,诚也。道明乎出入,动作万殊,归于一本,明也。教

  • 都门纪略

    二卷。增补都门纪略三卷、都门汇纂无卷数、朝市丛载八卷。清杨士安撰。杨士安,号静亭,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其久客京师,留心世故。以《日下旧闻》、《都门竹枝词》、《草珠一串》等书,列古今胜迹,资人探

  • 艺风堂金石文字目

    十八卷。清缪荃孙撰。缪荃孙(详见《艺风堂藏书记》条)历主南菁、泺源、钟山等书院讲席。创办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长于金石目录之学。富收藏。著有《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文集》等。书前有缪氏自序。卷一至

  • 寰有铨

    六卷。明时西洋人傅汎际撰。事迹详见《名理探》。此书成于天启中。其论皆宗天主,有圆满纯体不坏等十五篇,所言兼剽三教之理,而又举三教全排之,其变幻支离,莫可究诘。

  • 原本韩文考异

    十卷。宋朱熹(1130-1200)撰。详见《周易本义》条。《原本韩文考异》其书因《韩集》诸本互有异同,方崧卿所作“举正”,虽参校众本,取其长处,弃其短处。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多所依违牵就。是以复加考订

  • 保赤汇编

    十六卷。清朱之榛(生卒年不详)辑。朱之榛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光绪年间人。此书为丛书,共七种,包括清金玉相撰《锡麟宝训》四卷,亟斋居士撰《达生编》二卷,倪枝维撰《产宝》一卷,庄一夔撰《福幼编》一卷,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