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杨升庵夫人乐府词余

杨升庵夫人乐府词余

五卷。明杨慎妻黄氏撰。其生卒年未详。是书虽标黄氏撰,但其所作实数不多。黄氏为杨慎之妻。杨慎(1487-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立,充经筵讲官。大礼议起,他与同列伏左顺门力谏,帝命执事下狱,他与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削籍,遣戍云南永昌卫。自此,或归蜀,或居云南会成,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之久,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其文学作品主要收集在《升庵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此编五卷,计《套数》一卷、《重头》二卷、《小令》一卷、《拾遗》一卷。合之得套数八、重头百三十四、小令二十六。以升庵所作《陶情乐府》校雠是集,有《陶情乐府》载入者,实系升庵之作。如卷一〔仙吕点绛唇〕“万里云南”一套、〔中吕粉蝶儿〕“十二兰干”一套、〔南吕一枝花〕“天官赐幅辰”一套。卷二〔清江引〕“陶潜归来三径斜”等八首,“驻马听鸣橹沙头”等四首,“罗江怨空亭月影斜”等四首,“黄莺儿积雨酝轻寒”等四首,“寨儿令掩绣阁”等四首,“对玉环带过清江引风花雪月”四首,“庆宣和细雨柴门锁寂寥”等四首,“醉高歌年年客邸春风”等四首,“落梅风病才起”等四首,“黄莺儿道情”四首,“调笑自语”七首、“黄莺儿风花雪夜”四首,〔清江引〕“莺唇佳人鹅项”等四首,〔玉娇枝〕“螳螂河尾”等四首,“驻马听宝珠寺”四首。则均非夫人黄氏所作。考其他各卷,共得套数三、重头九十三、小令十三,皆非夫人作。此外如〔商调〕“二郎”套别见张埼《吴骚集》。“驻云飞暗想娇容”等四首、“驻马听离别曾经”一首,别见《南宫词纪》。“一半儿小红楼上月儿斜”等前二首、“柳摇金茅檐草”下等四首、〔折桂令〕“为风流勾引春情”等二首和另外六首均别见张栩《彩笔情词》,皆题作升庵词。故此编称夫人之作实为虚名。升庵《陶情乐府》有嘉靖三十年(1551)新喻简绍芳序文,乃升庵谪戍博南时作,刊时升庵尚健在,必无以夫人作充数之理。今所传夫人套数、小令集,恐出于明季坊贾所编。此本与《升庵长短句》合刊,他本题作徐文长重订者,则在此本之后。有明万历刻本。

猜你喜欢

  • 逍遥园集

    二十卷。明穆文熙(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穆文熙,字敬止,山东东明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吏部员外郎。著有《七雄策纂》。是集为南师仲所编。凡二十卷。其中诗十卷,文十卷。《明史

  • 增寿千字文

    一卷。清冯嗣京(生卒年不详)撰。嗣京字又三,号留士,又号柳墅,浙江桐乡人。康熙中岁贡生,官湖州府长兴县训导。著有《因树屋小草》、《梓红亭游稿》等。是编因周兴嗣《千字文》重一“洁”字,安章布句亦嫌无伦次

  • 礼记经注校证

    二卷。清王祖畲(1841-1918)撰。祖畲,字岁三,号紫翔,一号潄山,门人私谥曰文贞,江苏镇洋(今江苏省太仓县)人。祖畲生而颖异,有神童之称。母亲张氏,博及群书,兼擅古文辞。祖畲少秉母训,学以居敬、

  • 周易古五子传

    一卷。不著撰者,系汉代作品。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刘向《别录》所校雠《古五子书》,定为十八篇,分六十四卦著之,辰自甲子至壬子凡五子。《汉书·艺文志》亦作十八篇。《隋书·经籍志》不著录,原书早佚。马氏据《

  • 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

    二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师从著名学者王闿运,治今文学。他对经学的认识一生经历了六次变化:前三变都讲今古之学,

  • 迩言

    十二卷。南宋刘炎(生卒年不详)撰。刘炎字子宣,括苍(今浙江丽水)人,精于理学。此书共十二章,分别为《成性》、《存心》、《立志》、《践行》、《天道》、《人道》、《君臣》、《治道》、《今昔》、《经籍》、《

  • 终太山人集

    十卷。明艾穆撰。艾穆为明诗文作家,字和甫,一字熙亭。平江(今属湖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授阜城教谕,入为国子助教,升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因弹劾张居正父死夺情被杖,谪戍凉州。张

  • 阳明先生别录

    十四卷。明王守仁(1472-1529)撰。守仁为明代诗文作家、哲学家。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余姚(今属浙江)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宦官刘瑾,杖阙下,谪贵州。后起为南刑部

  • 两汉博闻

    十二卷。宋杨侃编辑。侃又名大雅,字子正,钱塘人(今杭州市)人,北宋端拱年间(988-989年)中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生卒年不详。所编《两汉博闻》一书,乃《汉书》和《后汉书》之摘录,所摘内容以原书字句

  • 佚存丛书

    十七种,一百一十一卷,原题日本天瀑山人(林衡)辑。丛书所收均为中土已佚古籍,选择颇精,每书后附编者题跋,述其刊刻源流。据其自序云:“余尝读唐宋已还之书,乃识载籍之佚于彼者,不为少也,因念其独存于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