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诗集
二卷。不著编者姓名。前有总录一篇,记述武夷山之得名及历代兴建封号之事。后有杂录诗二卷,皆为游人题咏之作。唐代唯有李商隐一首,其余皆宋元人之作。卷首有顺帝至元三年(1337)旧序,称万年宫提拳张一村携示。此书似即一村所编辑,但其人事迹无考。《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二卷。不著编者姓名。前有总录一篇,记述武夷山之得名及历代兴建封号之事。后有杂录诗二卷,皆为游人题咏之作。唐代唯有李商隐一首,其余皆宋元人之作。卷首有顺帝至元三年(1337)旧序,称万年宫提拳张一村携示。此书似即一村所编辑,但其人事迹无考。《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七卷。清苗夔(1783-1857)撰。苗夔字仙麓,一字先路,肃宁(今属河北)人。道光间优贡生,精音韵,通训诂,著作尚有《说文声订》、《毛诗韵订》、《说文建首字读》、《歌麻古韵考》等。是书亦为研究《说文
十六卷。明黄道周(约1585-1646)撰。道周字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漳浦)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兵败后被执,不屈而死。
十四卷,首一卷。清厉秀芳纂修,张大樽纂。厉秀芳,江苏仪徵人,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任武城县知县。张大樽,武城县儒学训导。厉秀芳任县令后,以邑志自乾隆县令骆大俊重修后,又将近百年未有踵其事者,遂于
四十卷。明徐学谟撰。生平见《归有园稿》(辞目)。《明史·艺文志》载《徐学谟文集》四十三卷。《千顷堂书目》亦载徐学谟《海隅记》四十三卷。此本仅四十卷,前无序目。恐为书商删割结果。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一卷。清陈世仁(1676-1722)撰。陈世仁字元之,号焕吾,浙江海宁人,系陈訏的族侄,好学工为文,精晓算学。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进士入翰林后,即回乡不仕。《少广补遗》专论垛积之术,视垛积为少广
一卷。明耿橘撰。橘字庭怀,河北献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官至监察卸史。该书每卦画六爻,系爻辞于画下,又取反对之卦爻辞倒书之,自己说是古《易》,大概是根据宋税与权的本子。对于十翼,他取《文言
一卷。原题周辛甲(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辛甲,亦称辛尹,原为商臣,曾多次谏纣王,而其意见从不被采纳,遂离商到周,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任太史等职,曾命百官作箴辞以劝戒国王。《左传·襄公四年》简录其
十三种,一百四十七卷。明末清初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孙奇逢晚年居夏峰村,因号夏峰先生。《孙夏峰全集》为其后人汇辑而成,收有《读易大旨》五卷(收入《四库全书》经部)、《书经近指》六卷、《四书近指
十四卷。明郭子章(1542-1618)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为蠙衣生,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广学博览,著述甚富。是他归田以后所作的。卷一为易论六篇;卷二至卷九,为
见《针灸甲乙经》。